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紧缺、服务能力有限,导致老百姓遇到疑难杂症时只好往大城市跑,费时又费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大田县于2021年12月启动实施“田医回田”工程,积极协调大田籍医疗专家定期回大田县总医院坐诊。该县还开展“县医回乡”工作,利用圩日让优秀医生到乡镇义诊,积极探索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
在县里看省级名医
23日上午7时50分,来自大田县广平镇的吴秀华(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大田县总医院二楼名医工作室门口,等待“田医”、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兴泳的到来。
吴秀华今年63岁,患有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这是一种罕见病。20多年来,她的右手臂时不时出现痉挛性疼痛。“之前的用药效果不理想,这一两年发病的次数多了,疼痛也重了。”吴秀华告诉记者,自己的身心正饱受煎熬。
陈兴泳全面了解了吴秀华的病情后,为她制定了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方案。他叮嘱说:“这个病尚不能治愈,但大部分患者遵医嘱坚持长期、规范用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这话让吴秀华对未来有了更多信心:“我一定会好好吃药,我相信会慢慢好起来的。”
吴秀华的就诊经历,是上万名大田患者在家乡享受省级医疗专家服务的一个缩影。2021年12月4日,“田医回田名医工作室”由在榕工作的大田籍医生郑贤应、刘建治、陈兴泳等人发起成立。工作室每周末安排2至4名医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大田县总医院轮流坐诊。
据大田县总医院医务部主任黄起基介绍,该工作室已成功吸引37位名医到该院开展诊疗和帮扶工作,带动县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累计为群众节约医疗费用约1000万元,节约医保基金约500万元。
补齐学科建设短板
近日,在大田县总医院手术室,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臧卫东开展了一场手术直播教学,县乡医务工作者在线观摩学习先进医学技术。
“手术直播演示让医务工作者们获得更直观的学习与交流机会,进一步拓展了普通外科医生在胃肠肿瘤手术方面的见识。”大田县总医院副院长郑新平说,此次手术直播也面向胃肠肿瘤的患者开放,让他们了解县总医院规范的手术过程及相应实力,增强治疗信心。
医务工作者在县里获得学习机会,得益于名医工作室的设立。自2021年起,大田县以“田医回田”为纽带,与省级三甲医院建立技术合作平台,设立9个名医工作室,通过开展临床诊疗、医疗讲座、护理培训、学术交流,多方位扶持县内医学的学科发展。此外,省级专家还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医疗技术传帮带,明确了“师带徒”关系33对,建立“一名师一团队”全程跟学机制,助力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育。
大田县总医院党委书记吴红女介绍说,该院在省级专家的强劲助力下,填补了全县医疗技术空白60余项,其中有10余项达到市级先进水平,群众满意度由此前的全省第121名提升到第16名,达到全市第2名。
扎牢健康服务网底
“原本以为要跑一趟县城,没想到,今天章医生就在分院帮我做了手术,太方便了!”大田县屏山乡村民章金福(化名)开心地向周围的村民分享好消息。
章金福嘴里的章医生,就是本地乡亲、大田县总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章志城。近一段时间,章志城定期和同事回屏山乡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问诊、测量血压、超声检查等健康服务。
“给章金福做手术,可谓双赢。”章志城介绍说,在卫生院开展头顶部皮脂囊肿切除术,既方便了老乡,又让跟诊的年轻医师现场观摩手术,学习操作技巧,为今后独立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以来,大田启动“县医回乡”工程,选定189名医疗人才组建“回乡医疗队”,每月至少安排两批次医生在圩日回原籍乡镇义诊。目前,已开展“县医回乡”239次,下派医务人员371人次,诊治1808人次,举办讲座77次,查房带教231次,病案检查指导247份。
“为解决农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把多数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我们建立了县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生‘一对一’医疗帮带机制,结成92对帮带对子,不断提高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扎牢健康服务网底。”吴红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