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各大媒体和网友的高度关注。
所谓“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指的是消费者注销手机号以后,运营商会隔一段时间将这个号码二次销售。如果这个手机号绑定了微信、支付宝等各种APP却没有解绑,那么下一个用该号码的人,就可以通过验证码登录曾经注册过的小程序和APP,因此存在巨大的风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使用率最高的工具之一。有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已经达到了12.22亿人。用户规模超千万的应用和APP分别是351个和272个。另一份五年前的统计则显示,我国人均手机装载APP数量达66个。人们利用手机工作、娱乐、购物、获取信息,前提就是要注册各种小程序,或者下载种类繁多的APP。这组数据除了展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外,也从侧面验证了手机用户解绑手机APP账号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加。
可以想象得到,人们在注销手机号码之前同时解绑几十个账号,显然是一项大工程。更何况一个手机号使用时间长达数年乃至十几年,难免会有注册某个软件又卸载的情况,因此很难有人完全记得清自己究竟注册过哪些小程序和软件的账号。如果把解绑账号的工作全部推给消费者,显然难度极大,难免会有所遗漏。
如何才能有效化解“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问题?有通信服务商表示,当消费者注销手机号后,他们一般会在90天内冻结该号码,原用户可以在此期间找回并继续使用号码。今后,他们还将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继续扩大“二次号码”解绑服务覆盖的应用范围。平心而论,这一做法只是为解绑账号留出了更多时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通信服务商的做法相比,当前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公测版的“一证通查”小程序显然更值得期待。通过这个小程序,消费者可以在里面搜索移动电话卡户主信息和注册的互联网账号,并执行解绑操作。然而这一软件目前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当前我国各类软件多达数百万个,但“一证通查”小程序目前仅支持查询支付宝、美团等数十个头部软件的注册信息。此外,消费者在解绑账号时,依然要跳转到被解绑的软件页面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少数软件故意设置技术障碍,增加解绑的难度甚至阻碍解绑。
问题是努力的方向。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往往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面对已经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及时行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堵住漏洞,才能更好地让新技术发挥作用。工信部推出的“一证通查”软件开了个好头。期待相关部门立足已有的探索,加快完善对软件注册数据的管理,确保公民注册信息不留盲区。同时提升科学管理的手段,引导网络平台和软件将注册信息主动对接到监管平台。面对为一己私利故意设置障碍阻挡解绑账号的现象,更要探索完善惩处规定,多措并举把“一证通查”早日升级为“一键解绑”“一键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