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打好金鱼文化这张牌

□本报记者 卞军凯

鱼通“玉”,与“余”同音。一直以来,金鱼有着“金玉满堂”“年年有余”等美好寓意,也凝聚了中国人对美、福、雅等美好理念的追求。

在福建,金鱼则是“福”文化的一项载体。早在明代,福州人就开始养殖金鱼,时称“盆鱼”。一尾尾优雅游动的福州金鱼曾是“西湖十景”之一。对外出口后,福州金鱼名扬海外,许多华侨在家中养一缸金鱼,寄托对家乡故土的思念。目前,福州观赏金鱼古法培育技艺已列入省级非遗,成为令人骄傲的文化遗产。

尽管金鱼身上闪烁着文化的光芒,福州金鱼行业养殖水平位于全国第一,但目前还未能在挖掘金鱼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创造新兴业态等方面实现关键性突破。比如,城区热门景点中,难见金鱼元素。一些养殖户打造的金鱼观光园普遍位于乡村、交通不便,且并非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他们投资意愿不强,难以形成新业态。

时下,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观赏性十足的金鱼必将吸引更多新的粉丝群体,“到福州看金鱼”也有望列入更多来闽游客的旅游项目清单。因此,应当打好金鱼文化这张牌,积极创造金鱼文化与旅游行业“双向奔赴”的新兴业态。

一方面,可以探索将金鱼文化融入知名景区,力争形成新亮点甚至爆点。灵动可爱的金鱼,具有极强观赏性,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治愈系”旅游需求。此外,以金鱼为主题,可以衍生出文创雪糕、摆件、饰品等网红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条。3月25日,以“点‘金’福鱼 创想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福州金鱼文创大赛启动,向全国征集文化伴手礼作品,就是这一产业发展思路的生动例证。

另一方面,以景区化的理念提升金鱼养殖场,把养殖场变成观光园。记者了解到,一些先行先试的金鱼养殖场已经探索了金鱼研学旅游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今后,可以鼓励、引导旅行社、研学机构等与金鱼养殖场加强合作,打造金鱼主题研学产品,并完善旅游配套,掀起金鱼研学旅游的热潮,带动散客前来游玩、打卡,把金鱼养殖场变成独具特色的景点。

当前,各地文旅经济发展热潮涌动,“福”文化是我省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被誉为“福鱼”的金鱼,是“福”文化传承的载体,且具备“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因此,应当深入挖掘金鱼文化,打好金鱼文化牌,让金鱼产业与文旅经济融合发展,不仅能为文旅经济增添新亮点,更能为金鱼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