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擦亮“国际会展名城”金字招牌

——访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会展局局长喻皓

□本报记者 林闻

会展是经济的风向标,也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

1至4月,厦门共举办展览39场,面积55.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1.54%;举办50人以上会议1333场,参会人数25.65万人次,同比增长5.45%;实现经济效益约78.47亿元,同比增长48.79%,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如何“办好一个展,提升一座城”?近日,记者与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会展局局长喻皓展开对话,了解厦门如何进一步擦亮“国际会展名城”这块金字招牌。

记者: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风险和挑战的背景下,厦门会展业却热力值飙升。请介绍一下厦门市会展业发展现状,会展业又是如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

喻皓: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短期的压力也是动力,会促进会展业不断向更加全球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023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66.4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会展业实现经济效益287.38亿元,同比增长85.39%,会展业对其他产业的黏合、催化作用不断增加。今年1至4月,厦门会展业再次延续强劲的增长态势。

会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汇聚行业内最顶尖的企业和项目,能将最优的产品、最新的技术、最全的信息在会展平台展示。通过深入实施“会展+”战略,厦门市强化会展对产业、消费、招商、文旅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会展业的投资促进、招商引资的平台型作用。各相关主题展览活动的举办,极大促进厦门市体育、机械电子、石材等产业的发展,优化和丰富了全市产业结构。

记者:当前,厦门正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与其他城市相比,厦门会展业有哪些优势?

喻皓:当前,全球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市场需求等待商家发现与激活,国内外企业都希望借助会展找方向、找市场、找灵感。厦门能吸引到如此多会展扎堆入驻,良好的营商环境及服务保障是最重要的原因。

厦门市具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政府透明度指数居全国第一,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居全国第三,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厦门在建设国际会展名城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初,我们通过拜访部分城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管理模式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向会展公司、行业机构征求优化营商环境意见100余条。针对这些问题形成调研报告,积极跟踪解决反馈,进而提升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力。此外,我们还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会展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持续提升参展参会便利性,以更佳市场软环境提升会展硬实力。

同时,我们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会展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推动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厦门特色的会展品牌和项目。市会展局已于4月印发2024年度品牌展会及潜力展会申报通知,正式开展品牌展会申报、评选、宣传工作。

记者:近来,国内多地出台政策,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厦门将如何进一步擦亮“国际会展名城”这一品牌,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喻皓:不只是厦门,越来越多的城市正涌入会展业这条黄金赛道,期望通过打造高水平会展行业,激活城市发展动能。会展活动是一个服务于产业的平台,一个高质量的展会是由高质量的展商和高质量的客商合力而成,规模不一定大,但一定要足够专业。

厦门目前有影响力的展会,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等,它们依托于厦门的优势产业,全方位展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吸引大量境内外企业及客商参展,但仍有不少优势产业展会亟待开发。

2024年,厦门将大力实施“会展+”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动会展业向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知名会展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国际知名的会展项目和资源,努力实现全年展览面积300万平方米的预期目标,提高会展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厦门作为国际会展名城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