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激励我省干部群众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讯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30多年来,在大食物观的科学指引下,福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形成畜禽、渔业、蔬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连日来,中央媒体集中报道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探索,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大食物观为福建人民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征程上,要继续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认真阅读了近期的相关报道后,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结合连江优势打造‘海上粮仓’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连江县“海连江”工作专班负责人詹立坤说,30年来,连江县积极融入“海上福州”建设,挖掘渔业传统优势,培育出鱼丸、鲍鱼、大黄鱼、海带等有特色、有优势的渔业产品,水产品总产量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渔业产值居全国县级首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打造‘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聚焦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在良种培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海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用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推动连江渔业实现全产业链综合转型升级。”

“践行大食物观,离不开食品安全这一基石和保障。”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国华表示,“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最严’,持续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供厦食品标准和‘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全力守好‘菜篮子’‘米袋子’品质安全。”

近年来,漳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鲍鱼、牡蛎、蛤类等种苗产业规模优势,着力打造水产种业品牌,摘得“中国鲍鱼种苗之都”“中国蛤类种苗之都”2块种业金字招牌。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远洋介绍,接下来,漳州将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坚持向深海要空间、向深海要食物,优化深远海养殖布局,加快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推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诏安湾外6号海域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打造“蓝色粮仓”。

“德化县将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林牧渔业取得长足发展进步,不断丰富老百姓的餐桌选择。”德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声彬表示。

作为莆田第一大岛,南日岛是全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南日鲍、海带、龙须菜和百余种名优水产品不仅成为居民餐桌的好味道,也成为当地岛民的致富密码,全镇渔业产值近50亿元。秀屿区南日镇镇长林敏说,南日镇将继续践行大食物观,立足海岛特色资源,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探索二、三产业补链、强链,逐步形成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集群。

“作为一名‘80后’的农民,我将用我所学、用我所能,助力水稻制种大镇——忠信镇的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浦城县2024年度同心助农大使、秋满仓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春梅说,当下正是育秧的高峰期,对于农民来说,播下种子意味着收获希望。浦城是闽北“粮仓”,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来快速发展,社员由最初的8名发展到53名,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83亩扩大到现在的近2000亩。接下来,将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更好地为社员服务,拓展服务类型,帮助农户将种植风险降到最低。

“清流县5月18日起将在北京以‘一县一桌菜’的方式推介名特优产品和特色资源,让首都人民品尝福建生态美食。”清流县工信局副局长赖国君表示,清流县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特色农产品区位优势,全力以赴培育黄羊、溪鱼、豆腐皮等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龙岩学院古田乡村振兴学院常务副院长林夏竹近年来致力研究全省“大食物”链课题,形成了多篇咨政报告。林夏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是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南,福建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全面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意义重大。要继续着力践行大食物观,开发利用丰富的山海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老百姓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周宁平均海拔800米,其独特的高山生态气候让蔬菜成熟期更长,周宁县菊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菊表示,将继续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根据市场行情,引进新的品类,做强县域高山蔬菜产业,将更多更好的优质食品送上群众餐桌。周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瑞宝说:“县里将继续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加大良种、良机、良法宣传推广,进一步探索拓展马铃薯等旱粮作物与其他粮经作物轮作套种模式,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平潭四面环海,平潭鲍鱼、平潭坛紫菜等特色海产品更是享誉海内外。“向大海要食物,良种良法是关键一环。”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干部贾圆圆说,实验区将继续推进海上养殖向外海、深海转移,通过突破核心技术、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等,进一步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大力建设高品质的“蓝色粮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