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计量伙伴计划,给闽企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 林智岚 文/图

在福建省计量院科研基地,实验室技术人员现场测试电池。

厦门市计量院技术人员调研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船舶合拢管设计制造开展数字化扫描与仿真技术研究。

核心提示

5月20日是第25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主题是“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计量是现代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计量服务实体经济行动,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实施计量伙伴计划,深化计量技术特派员等服务方式,推动计量资源充分共享、计量活动有效衔接、计量能力协同推进的大中小企业计量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大手拉小手”实现产业链联动提升

5月15日上午,厦门市电力电子元器件(继电器)制造产业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启动,10家链上中小企业参与伙伴计划。宏发电声作为继电器产业龙头发出倡议,要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帮助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加强工艺过程计量控制和保证,提升继电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计量是国际最顶尖技术话语权争夺的领域之一,也是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目前,厦门市中小企业总数约44万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企业计量水平的高低、测量体系的完善程度,影响甚至决定工业制造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当前,一些中小企业计量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有较大提高空间。因此,需要带动中小企业参与计量伙伴计划,逐渐形成长期稳定、相互支持的计量伙伴关系,推动伙伴间全面提升产业链计量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钟向阳说。

去年7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福建省工信厅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质量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施“测”服务,优化计量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大中小企业计量伙伴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已有9家龙头企业发出计量伙伴计划倡议,88家中小企业参与其中。

去年9月,厦门在全省率先启动光电显示产业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引导产业龙头宸鸿科技带动5家链上中小企业建立计量伙伴关系。通过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计量管理体系、解决计量测试痛点难点,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计量服务和支持。

“公司的镜片冲击测试仪因校准方法和计量标准装置的缺失,无法就近溯源,企业要么等半个月以上由制造商安排现场校准,要么顶着运输损坏的风险邮寄,费时、费力又费钱。”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得知厦门虹泰光学的困境,宸鸿科技联合厦门市计量院计量技术特派员到现场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及关键测量参数,最终完成设备校准方法制定和计量标准装置开发,帮助企业实现就近校准,校准周期从原来送原厂校准需要一周以上缩短到一天以内,校准费用节约60%以上。该技术攻关不仅解决了产业链计量共性关键技术难点,更填补了该领域的计量测试空白。

通过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宸鸿科技还与厦门市计量院联合制定液晶显示器件玻璃强度和可靠性测量方法国家标准,该标准有利于保障液晶显示器件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性能,体现了我国标准的先进性及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完善了液晶显示器件国家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解决了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计量测试难题,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例如,引入非接触式三维系统拟合先进技术,解决曲面透明镜片尺寸测量难题,每年节省成本20万元;利用离子束等先进测量分析手段,筛选出一批性能更加优异的原材料,提高产品良率10%。

“计量伙伴计划不仅提升了公司自身的计量水平,还带动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提升,使得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制造、检验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宸鸿科技检测中心经理张哲嘉对记者说。

精准帮扶解决“卡脖子”难题

在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从加工车间、船坞到船台,都呈现紧锣密鼓的生产景象,多艘船舶的施工作业同步推进。“我们公司的造船订单已经排到2030年。”厦船重工品质保证部主任邱海君乐呵呵地说。

集装箱船货舱验收长期以来采用人工箱模试箱方式,以检查集装箱与导轨间隙、箱锥匹配度来保证集装箱顺利吊装。“每次试箱若有超差需重新修改再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试箱,人工箱模试箱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少、数据精度低。”邱海君介绍。

了解到厦船重工遇到计量测试难点后,厦门市计量院技术特派员深入造船现场,采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对货舱进行空间扫描和数据采集,替代传统人工箱模试箱测试方法,作业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5天,帮企业实现每艘货轮节省人力成本、码头费用、吊车电费等约50万元。目前已完成6艘船舶数字试箱作业任务。“计量伙伴‘结对帮扶’,直接为企业开足马力向前冲提供了底气和勇气。”邱海君说。

“高端船舶制造具有较大的计量测试需求,我们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加快解决企业‘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题,共同破解制约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中的计量测试瓶颈,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和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厦门市计量院总工程师郑鹏对记者说。

位于福州的福建通力达实业有限公司,企业从上层管理者到技术员,多数是性格腼腆的“技术咖”,多年来默默研发,遇到“卡脖子”难题也是咬牙自己解决。

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企业才说出了困扰多年的“卡脖子”问题。“我们很着急,大于100安培的智能电流断路器的大电流测试存在难题,而且客户的一批160安培、630安培等智能电流断路器急需大电流测试,如果不能进行测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公司质量副总黄晓麟说。通力达生产的智能低压空开、“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智能仓储系统),在国家电网细分领域中属于领先示范产品,服务于14个国网省电力公司,在福建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福建省计量院立即组织计量技术服务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经过3个多月的联合攻关,利用现场新建大电流源结合现场安全防护设置等方法,彻底解决了该企业100安培以上的智能电流断路器的大电流产品测试技术瓶颈;协助企业开展低压配电网的网架拓扑结构及其参数建模、校核与比对。并针对其核心技术“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智能仓储系统)进行了详尽的综合质量效益数据分析。

“应用新计量技术和测量管理体系之后,企业产品覆盖量同比增长200%。平均每个应用客户每年可减少交通运输、建筑材料、水电人工成本近100万元,为全国行业企业每年累计节约成本、提质增效约3亿元。”黄晓麟深有感触地说,通力达当前年产值不过5000万元,但产生的“蝴蝶效应”远远大于年产值,预计“十四五”期间可为行业企业提质增效超15亿元。

打造计量助企兴业大平台

前不久,福建省计量院科研成果《超大力值精准量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计量院首次研制出高准确度超大力值传递系统,发明了高精度自解耦多维力传感器,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超大力值量传体系,成功解决了超大力值无法精准量传的世界性难题。

“拉压双向力传感器主要用于飞机强度测试,如果测量不准确,不仅关系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而且直接影响飞机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福建省计量院院长池辉介绍,例如,大型飞机起落架的承受载荷要达到数百吨,如果因为测试传感器失准,造成设计的起落架承载能力不足,研发的飞机使用时起落架会断裂,将造成安全事故。该技术实现了对我国自行研制的多个型号大型军民用飞机强度试验工作的测试专用设备进行量值溯源,使试验中力值最高准确度提升至0.1%。

日前,福建省计量院智测所技术团队完成了航空工业某单位委托的大力值拉压向传感器的力值测试。“为飞机材料强度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国防和公共安全、助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池辉说。

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异质结电池技术与量产装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解决行业痛点,金石能源投入大量精力开发板式PECVD光伏设备,该设备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镀膜均匀性、纳米硅沉积速率等需要校准测试。福建省计量院在获知需求后,迅速制定科学合理测试评价方案,并快速派出技术人员赴现场测试。“这些测试数据,为企业推动设备优化与技术攻关提供准确且重要的依据。”金石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高级经理黄家容说。

记者从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努力打造计量助企兴业大平台,围绕福建省六大主导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水平。同时,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协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下一步将继续从专业研究、技术能级以及资源共享、创新活力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促进全产业链开放合作、资源集聚、成果共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计量链深度融合,在促进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提供强大推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