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国网福建电力:
建设“刚柔并济、风雨无忧”电网 赋能高质量发展

“10千伏港南线任务已下载,网络、定位信号正常,准备起飞。”5月15日一早,在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南日镇供电所,配电线路运检人员潘帅核实现场情况,随后一键启动,岛上4架无人机腾空而起,自动沿线路开展巡检,仅用1小时就完成10千米范围的配电线路自主巡检任务。

数字化智能化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支点。福建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确立的3个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之一,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快落地“三大三先”(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闽电数智大生态,实现清洁发展水平领先、安全稳定水平领先、效率效益水平领先)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电网蓝图,建设“刚柔并济、风雨无忧”电网,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电网供电保障能力,赋能福建高质量发展。

以“数”赋能

提升电网防灾减灾能力

3月15日,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完成对110千伏涧田变电站的试点防汛设施改造工作。此次改造中,该公司为变电站安装了新型变电站防洪大门和电缆沟防水墙,还在站内安装了“榕电运检一码通”系统,提升变电站的防汛能力。

福建地处沿海,自然灾害频发。为提升电网防灾减灾能力,2023年起,国网福建电力对防汛重点变电站开展围墙阻水、大门阻水、电缆沟道孔洞阻水、场地排水、汛情感知“三阻一排一感知”改造;围绕配电网防“风、雷、冰、污、涝”标准,全面梳理近五年因台风、雷击、覆冰、污闪、水淹受损的配电线路及站房数量,绘制了细化至乡镇(街道)维度的全省配电网灾害分区图,形成“一乡镇一分区一方案”的套餐式配电网防灾提升方案,持续建强补强、迭代更新配电网,全面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

防灾抗灾能力建设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国网福建电力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电网防灾减灾,运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在电网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抢修复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研攻关和实践探索,全面提升了电网防灾减灾水平。(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结合多年防汛抗台风工作经验,国网福建电力逐步形成了“137”防灾应急管理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福建电网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ECS),坚持灾前预警准备、灾中处置救援、灾后恢复重建三个阶段统筹应对,采取政企协同、严密设防、人员预置、精准踏勘、挂图作战、分片包干、资源倾斜7项关键举措“快复电”,大幅提升抢险救灾安全性、快速性、便捷性。

“我们全面应用福建电网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进行‘挂图作战’,在‘杜苏芮’台风灾后抢修复电中,实现电网设备和用户故障停复电12类数据的分钟级智能监测、多维度穿透分析,让应急指挥中心实时掌握灾情态势和抢修重点,数字赋能抗灾指挥与抢修复电。”国网福建应急中心应急救援部副主任许鑫介绍。

坚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

增强配电网保障能力

受强对流天气影响,4月30日05时12分37秒,南平邵武城区变10千伏联Ⅰ线发生短路故障,造成主干线分段开关跳闸,05时13分09秒,故障点被自动隔离,自动恢复配变46台,非故障区段用户恢复正常用电。

短短32秒,故障“秒级自愈”的背后,源于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全自动FA功能的应用。国网南平供电公司电网调控中心副主任鞠磊介绍:“FA是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简称,是指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线路故障并精准定位,同时自动隔离故障点,并让非故障区段秒级恢复供电。”该技术有效提升了配网智能化水平,实现故障处理“全自动”“零感知”,让配网具备“自愈”能力。

自愈是电网应对各种风险灾害和抵御外部攻击,具备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国网福建电力采用“保护就地隔离+主站集中自愈”模式,推动配电网馈线自愈规模化应用。截至4月30日,福建全省累计完成15464条配电自动化线路建设,城市核心区域覆盖率高达100%。

配电网是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2023年起,国网福建电力实施配电网提升三年行动,聚力自动化建设、拓展不停电作业模式等,努力提升配电网发展和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

“发电车输出功率平稳,电压正常。”4月13日9时,在厦门同安区的10千伏上厝线网架结构优化工程施工现场,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利用三台中压发电车成功并机并网接入上厝线。这是福建电网首例中压发电车三机并机并网带电作业,进一步丰富了带电作业模式。

该作业方式通过创新运用机组智能并网控制器等设备,实现三台中压发电车机组自动并机并网,解决了传统带电作业受限于多机组间并机控制难的问题,实现客户“零感知”。

国网福建电力倡导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展主动检修、不停电作业等运维模式,大力推广应用不停电作业机器人、绝缘蜈蚣梯等新型作业装备,加大中低压发电车配置和应用,利用同期并网作业技术,实现客户转电“零感知”。

今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开展中压发电车作业1454次。1—4月,福建全省用户平均停电时长同比下降24.7%。

增强电网“调节柔性”

服务清洁能源发展

4月27日,龙岩地区持续降雨后放晴,日照强烈,光伏发电出力持续增强。上午08时05分,220千伏星邦变电站上网功率15.18万千瓦,负载率已达84.33%,触发重载告警信号。国网龙岩供电公司调度班班长吴益斌利用“源荷储灵活资源调节”系统资源管理中心的“灵活调度资源能力监视”功能,分析星邦变电站片区资源分布及调节能力,发现该片区光伏发电出力仅占装机容量2.49万千瓦的10.37%,随即调减片区内2万千瓦有库容的水电机组发电出力,既保障了光伏满发多发,又实现了水库蓄水保水。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电网感知控制对象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时效更强。国网福建电力通过数据驱动,强化新能源运行监测、功率预测和调节控制,提升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水、风、光等清洁能源“靠天吃饭”,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2023年8月,国网福建电力基于“营配调”信息贯通成果,建设“源荷储灵活资源调节”系统,聚合了全网电源侧、负荷侧、储能侧的可调节资源,形成了全资源覆盖、全层级穿透的资源池,通过“资源管理中心、分析决策中心、策略执行中心”模块,对各类资源有机整合、量化调节和优化配置,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

“我省电网资源禀赋优异,风光水火核储抽电源种类齐全。有了资源管理中心,我们可以调阅任意一个分布式电源的信息,还能按类别、地区穿透展示,为‘小而分散’的电源赋能,解决了各类灵活资源怎么聚合的问题。”国网福建电力调控中心综技处处长温兴玺说,通过对各类电源进行全局统筹,不仅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也提升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此外,国网福建电力因地制宜布局了一批微电网示范项目,深化柔性直流、交直流混联、配微协同运行控制等技术应用,已投运10个适应城镇、海岛、园区、乡村、校园等多类型的微电网(群),服务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截至2023年底,福建省清洁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63%、52.9%,已成为我国东部电力绿色发展最好的省份。

国网福建电力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林丽平 吴东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