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篇

相声“逗乐”古城

□本报记者 萧镇平 文/图

艺云社在古城表演吸引众多观众。

吴昇久(左)和沈鹤云在表演相声。

沈鹤云和徐昇发同台表演相声。 郑文典 摄

“好,再来一段!”5月19日下午,漳台青年企业家大联盟曲艺文化交流活动在漳州古城两岸(漳州)青年人才融合发展中心举行,漳州本土相声班子艺云社年轻相声演员表演的《学哑语》等多个节目引来两岸青年声声叫好。

艺云社是漳州唯一的传统相声曲艺团体,是由一群喜爱相声的“00后”小伙子组建而成的,立志打造专属的闽派新时代文艺工作团队。成立5年来,他们立足漳州古城,根植闽南,探索将相声这个北方曲艺与闽南传统曲乐“答嘴鼓”进行融合创新,创作表演了许多受人喜爱的好作品。


相声界中的“少年团”

相声,是一种以语言为主的喜剧性的曲艺艺术,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但被视为“相声荒漠”的闽南地区,为何会突然崛起一个相声团体呢?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也就是艺云社班主沈鹤云,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

初见沈鹤云时,他正在书房与从珠海来的庆昇社成员徐昇发、吴昇久、曹昇文等相声同行进行艺术探讨,为当晚在闽南师大的一场相声表演做前期准备工作。

沈鹤云是土生土长的漳州人,从小就酷爱各种艺术,兴趣爱好很广,播音、主持、闽南讲古、武术等都是他涉猎的对象。

在武术上,他从小就师从漳州武术名家林志生。林志生是省武协理事、漳州市武协副秘书长、漳州市非遗独脚鹤拳传承人。在林志生的悉心教导下,沈鹤云尽得真传。

在课余时间,沈鹤云还学习过播音,而且小有名气。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漳州赛区比赛时,正在漳州七中读书的他还充当了播音员,那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光时刻”。

“我更喜欢的还是相声。”沈鹤云对相声艺术有着特殊的偏好,14岁起,就跟着电视自学“说学逗唱”,后来为了提高水平,经常到外地拜师学艺,并有幸认识著名相声艺术家杨进明,到北京时还有幸得到德云社许多相声老师的指导,相声水平大有长进。

2019年,沈鹤云萌发了在漳州组建本土相声社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支持。

“北京有德云社,我们就叫艺云社!”2019年8月,艺云社正式成立,主要成员有沈鹤云、沈鹤从、黄鹤羽、黄鸣宸等相声爱好者,沈鹤云为班主兼主理人。演出形式有相声、戏曲、讲古等,旨在丰富漳州人民的文化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相声、喜欢传统相声、更近距离地接触相声。

为了壮大团体,艺云社还向漳州各大中专院校招募团员。“当时的条件是优先招募播音、编导、音乐专业或特长的学生。”沈鹤云说,很快就吸纳了20多名成员,分为表演、线上运营、文案等小组,年龄都在16至20岁,也都是漳州本地人,会讲闽南话。

在演出中磨砺成长

一身大褂,一双布鞋;一曲戏腔,一方木桌;一块醒木,一把折扇。

2019年8月31日晚上,随着一声醒木响起,艺云社相声新秀在漳州古城北广场的首场公益演出正式举行。

开场门柳《发四喜》、对口相声《报菜名》《大侠梦》……这些年轻的相声演员,语调配合着身势或缓或急,嗓音伴随快板的节奏抑扬顿挫,诙谐的字句如淙淙流水,博得阵阵掌声,许多人知道了漳州还有这么一个本土的相声社。

“第一次在古城露天公开演出没经验,因为设备和环境的问题,我们的表演没办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所以在两周后的第二场演出时,我们就进行了改进。”谈起5年前的首次亮相演出,沈鹤云记忆深刻。

半年后,2020年4月,受到古城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艺云社首次走进室内场馆演出。

“在古城北广场看到艺云社的演出后,就产生了邀请他们周末到茶馆常驻表演的想法。”古城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黄亚平说,年轻人表演也需要固定的场地,双方一拍即合。

拥有自己的相声园是许多相声社的梦想,艺云社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艺云社决定租下古城芳华路的一间小店面,作为艺云社的相声园。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2020年11月7日,漳州艺云社正式开园开演,观众进场观看,只需付少许的茶座费。《发四喜》《口吐莲花》《同仁堂》《铃铛谱》《新大侠梦》等10多个相声名段让在场的许多观众纵享欢乐盛宴。

“目前真正会花点钱来看我们表演的还是不多。”沈鹤云说,表演收入远不能支撑艺云社的运营,大多数时候都靠骨干成员家里的贴补,加之疫情的影响,在苦苦支撑了一年后,这个相声园难以为继,无法续租。

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沈鹤云认识了古城泓境人文茶空间的负责人王静辉,为艺云社发展带来转机。

“泓境人文茶空间是以‘茶’为载体的空间集合体,是文化、生活、艺术等相结合的综合体验空间,可以和相声有机融合。”王静辉说,泓境人文茶空间与艺云社开始合作,创立艺云书馆,将艺云社引进驻场表演,让游客们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听相声。

目前,艺云社在泓境人文茶空间坚持每周两场的表演频率,为古城新增一处品茗听相声的好去处。

融入闽南文化元素

艺云社的成员们平时除了有演出外,一般每天各自在家练习基本功,周末再约到公园一起练习。

“漳州古城里,除了有芗剧、木偶戏、锦歌等本土曲艺外,也欢迎引入各种优秀的曲艺,为古城的文艺范增添一笔新色彩!”漳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艺云社走的是传统相声的路子,一些相声名家传统经典段子都是他们学习创作的源泉,如《口吐莲花》《下象棋》《小偷公司》《虎口遐想》《巧立名目》等。

他们尝试将一些传统经典段子进行改编,融入本地元素,如将相声名段《八大案》改编加入漳州的民间故事《徐胡案》;如将苏州评弹《秦淮景》唱成闽南语版本;而快板《天益寿》内容则体现漳州的历史文化等。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这是相声贯口报菜名原文。“这些是满汉全席的菜名,许多菜漳州人不熟悉。”徐昇发说,他们尝试改成漳州版的报菜名,全部替换成漳州本土小吃,如卤面、卤肉、卤米粉、鸭肉、鸭面、猫仔粥等。

除了将武术、闽南讲古等融入相声外,沈鹤云探索将漳州的“答嘴鼓”与相声进行融合创作。

答嘴鼓是漳州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闽南语方言中,“嘴鼓”即嘴巴之意,“答”暗含斗嘴争辩意思。答嘴鼓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类似于北方的说唱曲艺对口相声,是一种叙事性、喜剧性、滑稽性说唱艺术,深受广大闽南语观众喜爱。

“可以说,答嘴鼓就是闽南话版的相声。”沈鹤云说,艺云社的演员都是漳州本地人,会讲闽南话,所以尝试在一些相声表演中适当插入一些答嘴鼓的形式,使得相声更接地气。

几年来,艺云社的年轻相声新秀致力打造新时代文艺工作团队,并且积极在漳州各单位演出,如与芗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检苑杂谈”普法节目,与漳州市图书馆联合推出纯公益的“书海艺苑”等,而且还在漳州市华侨中学、闽南师范大学等设立传承点,传播相声文化,希望相声这朵北方曲艺奇葩能在漳州生根发芽,开出富有闽南特色的相声之花。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