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引客下乡,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黄鑫 邓婕

翔安区黄厝村(资料图片)

海沧区过坂社区特色花卉基地(资料图片)

翔安区新圩镇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乡村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乡村更繁荣。厦门印发《关于引客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发布17条举措引客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如今,厦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带头到乡村开展各类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市民游客选择走进乡村,体验采摘新鲜果蔬,在乡野徒步露营……乡村的花式玩法推陈出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五一”假期,厦门各大乡村旅游目的地迎来出游热,众多市民游客选择走进乡村,享受恬然自乐的悠闲时光——

海沧区通过举办天竺山桐花旅游节、天竺山森林山谷音乐会等活动,联动山下洪塘村、过坂社区、寨后社区,吸引近16万人次市民游客涌入打卡;同安区仅军营村、顶村村等8个乡村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乡村人气持续飙升的背后,离不开引客下乡政策的助力。

为破解厦门岛外乡村普遍存在的客流不足等难题,今年初,厦门印发《关于引客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鼓励引导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助力城市资源下沉乡村,推动农村面貌提升、农业产业提档、农民收入提高。

花式引客来

到三秀山村了解中草药种植,到大宅社区采摘火龙果,到澳头社区看北欧艺术展,到青礁村制作凤梨酥,到洪塘村住特色民宿……

5月7日,“悦动乡村 携手振兴”2024年厦门市引客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厦门市引客下乡村迹图微信小程序和手册。村迹图汇聚了厦门岛外四区6条团建主题路线、4条培训主题路线、9条游玩主题路线、5条研学主题路线及17个重点村的吃购玩住等信息,市民游客可按图索骥,探索美丽乡村。

解锁乡村新玩法,是吸引市民游客的关键。

“五一”期间,2024厦门国际赛车生活节在翔安内厝镇的红珊汽车文化公园轰鸣开赛,吸引了全国数十支汽车、摩托车车队竞速鹭岛;区别于这边的“速度与激情”,同样位于翔安的黄厝村以典雅端庄的古厝古陶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家工作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据介绍,翔安区有33个产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显著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按照厦门“引客下乡”要求,翔安挖掘本地文旅资源,将其整合串联成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集聚人气。

鼓励教培活动下乡、引导群团活动下乡、推动学生研学下乡……有别于传统的旅游接待,此次引客下乡,还包括了会议、研学、培训、康养、旅居等多元业态。

留住八方客

聚集人气,还要留住人气。如何让游客的旅行体验更丰富、更立体,推动乡村从“网红”变“长红”?

从好吃、好物着手。《方案》提出,推动成立乡厨联合会,定期举办乡厨争霸赛,积极推介系列风味美食,广泛推广闽南“茶桌仔”,兴起乡村“茶宴”,打造有味道的乡村文旅胜地。同时,充分挖掘闽南乡土文化价值,鼓励非遗工坊、文化创意工作室等各类文创主体到乡村结合特色产业开发设计特色产品。

此外,《方案》聚焦发展乡村夜经济,提出鼓励支持市场主体运用新设计、新技术,打造“艺术+”“文化+”等可感知、可体验、沉浸式的乡村夜餐、夜饮、夜话等夜市场景;推动戏曲文艺等文娱活动进乡村,支持书画家、音乐家、非遗传承人等人员到乡村开展夜间文体娱乐活动,用点亮乡村夜生活的方式,让游客欣赏别样的乡村景致。

“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挖掘各区乡村特色,设计夏爽繁星、金秋踏果、围炉冬暖等乡村振兴主题路线,引导市民、游客下乡体验,见证乡村蝶变,助力乡村振兴。”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开斌说。

优化软硬件

游客纷至沓来后,乡村如何才能接得住?

软件硬件一起抓。《方案》提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等措施,提高下乡客流的接待能力;实施乡村通达工程,加快串联乡村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产业节点及特色村庄的生态路、旅游路、产业路等高品质农村骨干公路建设。

在2024年厦门市引客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上,集美区引客下乡导流平台合作项目、海沧区一农下陈智能生态循环农场项目、翔安区“十里桃源”等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2585万元,将进一步加快资源要素流动、盘活乡村资源、丰富延伸产业链,提高乡村承载能力。

“我们计划到2027年,提升打造30个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齐全的乡村,提高乡村农文旅承接能力。”陈开斌说。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多措并举提高下乡客流的接待能力,优化整合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服务品质,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乡村体验。”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伟文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