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乡村振兴路上的“工”力量

□本报记者 邓婕

近来,随着厦门引客下乡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的推进,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行动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来到乡野,感受田园魅力。厦门市总工会从党建引领、培训提技、劳模助力等方面切入,开展引客下乡工作。1月至4月已引客下乡近2万人次。

“爱在窑市村”

5月22日,厦门市总工会与窑市村签订新一轮帮扶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市总工会将出资捐助村项目,并再次选派干部驻村,助力窑市村发展振兴。

“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窑市村党委书记叶长裕发现,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不仅迎来驻村工作队、挂钩单位负责人、各界专家学者,更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叶长裕印象里,游客反响最好的一次乡村旅游活动,是市总工会组织的“爱在窑市村”百名青年职工联谊交友活动。

100名单身青年职工走入乡间,在青山绿水间漫步游玩,到叶金泰故居体验闽南古民居文化,走上栋佐桥回顾爱国华侨回乡造桥的历史……很多年轻人第一次知道,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村落竟蕴藏着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生态资源。

近年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与窑市村挂钩结对以来,通过签订共建协议、选派得力干部驻村、制定出台“乡村振兴·工会助力”专项行动方案、班子成员带机关人员进村调研、安排资金援建基础设施、策划推动乡村旅游项目等一系列组合拳,助推窑市村发展。

2022年,窑市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余元,提前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目标;2023年,窑市村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市总工会与窑市村的情谊还在继续。窑市村正在推进“党建共建联建共享空间”在建项目,该项目通过修缮改造旧村建筑,设置党建活动展厅、乡村书屋、培训教室、共享驿站等,市总工会出资捐助该项目。

打造“服务团”

“敦亲睦邻,谦恭孝敬。笃学可风,诗礼传家。居家勤俭,铢积寸累。从善不辍,扶危济困……”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姑婆祖孝廉广场,解说员郑阿萍正忙着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郑氏姑婆祖家训。

在大嶝街道,有一座以“弘扬孝廉文化”为主题的姑婆祖孝廉广场建筑,它坐落于田墘社区金门县政府旧址红砖厝聚落,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图画方式展示姑婆祖孝廉文化精髓,寓教于乐。

郑阿萍是土生土长的翔安大嶝田墘人,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吸引更多人来到田墘旅游,是她做解说员的动力。为了精进讲解能力,2023年,她积极报名参加市总工会举办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讲解员培训。“老师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课堂上我们会讲一讲大嶝郑氏宗祠文化,评一评同伴讲解的优点和不足,测一测讲解技巧和服务礼仪,对我的业务水平帮助很大。”郑阿萍说。

讲解员培训是“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全市各级工会还充分发挥“职工学堂”技能培训平台作用,为农民工免费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服务,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打造“服务团”,帮助农民提升技能水平,增强为下乡客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