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林闻绿:为了小岞,我心甘情愿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陈欣妍 林嘉鹏 通讯员 陈秋红

打开惠安县“特色小岞展馆”的大门,1000多件旧家具、旧惠女服饰、旧农渔具、旧电器等展品映入记者眼帘。记者了解到,收集这些承载岁月痕迹的物品,并非易事,皆由林闻绿四处奔波,一件一件“淘”来。

林闻绿今年74岁,是泉州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惠安县小岞镇老年人协会会长,在美丽的生活艺术岛小岞出生长大。20世纪80年代,林闻绿辞去小岞乡经委副主任、小岞建筑公司经理职务,闯荡商海,奔波于上海、江苏、浙江以及省内三明一带,做惠女服饰生意,逐步实现勤劳致富梦想。1989年后,他又转战建筑业,被评为经济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17年,林闻绿应邀回乡接任小岞镇老年人协会会长,着手创办特色小岞展馆。“我是渔民的后代,我为出生在小岞海岛而感到自豪。当时,我的家乡在创建生活艺术岛,为给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我开始筹建特色小岞展馆。”林闻绿表示。

展馆里的一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姑娘床,是林闻绿由泉州市洛江区收购来的;一套有着80多年历史的惠女传统服饰,是他多方打听才得到的;一条4米多长的渔船收购回来后却进不了展厅,他就特地把展厅的两面墙打掉才放进去。“一件自家用于研磨稻米的工具,看起来有些年头,虽有人劝说不要拿走,我最终还是把它‘偷’到了展馆。”林闻绿打趣说。

创建特色小岞展馆并接待来访者,既需要钱,也需要时间、精力。钱不够了,林闻绿就把厦门的一套房子卖掉,用于支出展馆及其他公益事业的经费。时间上,由于展馆位于小岞镇老年人协会内,一年超过300天,林闻绿就吃住在老协会里,既当保安员,也当讲解员。

6年来,展馆累计参观人数达20多万人次。每一次,林闻绿都要亲自讲解,有时是一个上午或下午,讲完后疲惫不堪,林闻绿却甘之如饴。“父亲就算是在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也是跟家人匆匆吃一下又回到老协会,我们平日里要见他,在家里是见不着的。”林闻绿二女儿林锦云无可奈何地说,大家希望父亲不那么累,能安度晚年,但也理解并支持父亲从事他热爱的事业。

小岞是“原生态惠女保育区”。为了激活民俗文化,书写大美小岞,除了创建特色小岞展馆,林闻绿还想方设法推进惠女文化传承。

惠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但面临着年轻一代越来越少穿的现状。为此,林闻绿提出制作惠女服饰当校服的想法,连续8届捐赠近1000套惠女服饰给小岞中学,希望学生穿上极具特色的惠女服饰,传承家乡文化。

拉大网、裤脚网、拖网子……为生动再现小岞的古老渔耕文化,重拾传统捕鱼技法,林闻绿牵头组织惠女拖网劳作,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惠女精神”。每逢重大活动,林闻绿或组织编排富有惠女民俗特色的歌舞表演,或牵头组织多达上百名乃至上千名惠女,身着传统惠女服饰尽情展示惠女靓丽风采。

林闻绿爱写诗文歌词。“勤劳美丽惠安女,银链垂腰服饰奇,宽裤花巾戴黄笠,中华文化称‘非遗’。”“春夏秋冬出海忙,咱是敢拼小岞人……”歌曲《美丽惠安女》《大美小岞吃鱼歌》《这款才是小岞人》等,曲调欢快,朗朗上口,助力小岞文化广泛传播。

“爱小岞、赚小钱、做善事、办展馆、情系桑梓,我是这款小岞人。”几十年来,林闻绿坚持慰问教师,捐赠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无论是助教助学、慰问贫困老人,还是修路、防控疫情,林闻绿总是出钱出力。据不完全统计,他本人累计捐资达500多万元。

“为了小岞,我心甘情愿。”林闻绿说,他将在有生之年讲好小岞故事,宣传“惠女精神”,尽心尽力营造大美小岞氛围,将“这款小岞人”的本色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