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港城一体 港兴城兴

□刘益清

千年枫亭港,海滨邹鲁地。

坐落于湄洲湾最西侧、扼南北角尖的枫亭,得名于汉代何氏九仙辟枫建亭的传说。上千年来,凭借枕山襟海的地理优势,枫亭成为闽中海上辐辏,渔市与水陆交通并臻的繁华古镇,至今,这里仍是福建沿海商业鼎盛的小城镇。

枫亭古港,史称太平港,南通泉州,北接兴化郡城;东连黄石平海,西达仙游县城。这里,有仙游历史上最早的巡检司,是地方行政、军事和海防管理机构;这里,有唐代延续下来的枫亭驿,居有饮食,行有车舆,是古代地方邮政、交通管理站;这里,自宋至清,登进士第者达127人,任知县以上的112人,有科甲冠八闽之美誉,是福建省首批8个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之一。

此地风物之盛,古人多有描述。枫亭籍状元林亨在《螺江风物赋》中不吝溢美之词:“舳舻衔尾,风涛驾空。粒米之狼戾,海物之惟错。遐珍远货,不可殚名者,无不辐辏于南北之贾客,朝夕之渔翁。”明代户部尚书郑纪曾有诗赞曰:“枫溪城市赛仙游,环聚民居瞰碧流。云覆荔荫迷驿道,潮随月色晃渔舟。”

海洋,港口,城镇,共同造就枫亭的千年传奇。梳理这方水土的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海、港、城在发展的时空坐标上,始终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三位一体,向海图强,港兴城兴,是滨海城镇永恒的命运,是不可违逆的规律。

在福建沿海的发展史上,港与城,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宋元泉州刺桐城蜚声中外,离不开刺桐港的兴盛。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述,在至少300年时间里,刺桐港是与埃及亚历山大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港兴城兴,刺桐城因此名闻世界,被誉为“光明之城”。漳州九龙江下游的石码、海澄,在明清时期繁华数百年,亦因月港融入全球贸易大格局的缘故。宁德三都澳,因福海关的设立而成为闽东五邑门户,引领闽东茶叶等品牌行销欧洲市场,带动环三都澳城镇和产业的崛起。如今,这里的锂电、铜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均形成千亿产业链,拉动宁德“弯道超车”,经济发展后来居上。

近代以来,省会福州,乘马尾港及福建船政的雄风,迅速融入世界。厦门港城一体发展,从一个渔村跻身为福建吞吐量最大港口,改革开放后,更跃升为海陆空交通网完善的枢纽城市。

纵观世界港口史,从东亚日本横滨,到西欧荷兰鹿特丹及法国马赛、南欧意大利威尼斯,再到美国纽约港和旧金山港,都是近代或近世以来,依托海洋贸易,面向全球化兴起的知名港口城市。海、港、城、产一体发展,是这些地方共同走过的路径。

世界五千年,从以黄色文明占主导的临河都邑为中心,转型到蓝色文明走上历史舞台后临海港城当主角,引领全球产业、城市布局重构,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在远洋交通不成问题的时代,谁掌握海洋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先机和话语权。

在福建的版图上,枫亭既非省会,亦非特区,甚至连县治都不是,但正因得益于海洋文化的熏陶,港城密切互动,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富庶名镇。历史上,科甲鼎盛,人才辈出,文化璀璨,涌现出陈洪进、蔡襄、薛奕、林兰友等一批贤宦名流,是莆田这个“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缩影。

在漫长时光里,封建王朝如走马灯般轮替。当天下安定,枫亭自是兴旺发达;而乱世之际,向海图存的枫亭,也往往少了一份忧虑。丰富的海洋资源,至少为当地民生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和更好的生活选项。

在福建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散布着不少像枫亭这样滨海临港的古镇,长期深受海洋文化影响,与海外联系往来频密,历史底蕴厚重,发展的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如福鼎之沙埕、霞浦之三沙、福安之赛岐甘棠下白石一线、连江之黄岐、福清之海口、惠安之崇武、石狮之蚶江、南安之石井、晋江之安海、龙海之海澄、诏安之梅岭……这些滨海古镇,历史上都是繁华地,在构建海洋发展战略高地的新时代,更应发挥临海优势,以向海而兴的思路,规划新的发展蓝图,实现古镇重兴的梦想。

潮涨潮落,浪花淘尽英雄。透过一片蔚蓝大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感受到历史在海边一角的某种发展规律,感受到开放带来的胸襟气度,感受到美好的生活,原来就在我们身边,美好的发展途径,正源起于我们的战略抉择。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