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体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

携手革命“五老”追寻红色记忆

□本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俞书楠 黄愉晴

“苏华大姐革命一生,举爱为炬,为福建省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妇女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莆田市“老区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暨“携手革命‘五老’,追寻红色记忆”活动,在“八闽巾帼英杰”苏华的故乡——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举行。

苏华,原名黄德馥,生于1908年。她自幼被送作童养媳,中学毕业后毅然投身革命事业。1931年,苏华加入党组织,历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省委妇委书记、省妇联主任兼党组书记。她的丈夫是中共闽中特委书记、革命烈士王于洁。

当天的活动通过主题宣讲、红色故事分享、“携手革命‘五老’,追寻红色记忆”阶段性成果展览、参观苏华故居和苏华革命事迹陈列馆等环节,将老区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校园生活,让参加活动的青年学子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以及老区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已经耄耋之年的黄贤妹是苏华的亲侄女,13岁时她就和姐姐黄顺英、哥哥黄政贤一起,跟随苏华的脚步踏上革命道路。作为一名地下交通员,黄贤妹常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员送信、站岗、放哨、带路,无数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当天活动期间,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成员来到黄贤妹家中采集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教育。

2022年5月,莆田学院师生跨学科、跨专业组成“时光小分队”实践调研团,深入莆田革命老区,寻访红色人物,发掘红色故事,通过抢救、记录、整理与制作口述历史文字、图片资料及视频影片,研究、提炼并传播莆田老区红色人物及红色故事。两年多来,已有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时光小分队”,走进22个革命老区镇、32个老区村,记录和整理了36位革命“五老”的红色记忆,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并举办了30次全媒体传播活动,反响热烈。

“参加‘时光小分队’,让我了解了更多红色历史,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精神。”队长张荣耀说,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自己要继承红色基因,从革命先辈那里汲取奋斗力量,苦练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立志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如今,“时光小分队”已探索出了一套红色记忆采集与传播综合服务的新模式,涵盖革命史料抢救、保护与传播公益链条的关键节点,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为守护红色遗存输出了宝贵经验。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莆田学院文传学院新闻系副教授阮榕说,希望通过深入挖掘闽中革命历史,追忆英雄事迹,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