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展现乡村振兴的“绿色”担当

——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智桢

□本报记者 张辉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近日,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智桢接受福建日报记者专访,探讨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林业如何展现“绿色”担当。

记者: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林业部门应当如何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福祉与绿色福利?

王智桢:国土绿化,不能只盯着山上空间,应当山上山下、城市乡村、山区沿海统筹推进。我们将以建设美丽福建为契机,接续实施沿海防护林、江河流域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绿化和绿色通道等四大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促进森林惠农利民。

以科学规划引领绿化美化。去年,省绿化委印发了《福建省国土绿化规划(2022—2030年)》,这是首份省级国土绿化综合性规划。我们将以该规划为引领,扎实抓好推进绿化空间规划、森林质量提升等7项任务落实,组织实施森林城市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交通绿色生态网建设等36项工程,着力提高城乡绿化总量和质量。

以精准提升赋能绿化美化。我们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组织开展重点区域林相改善行动,推动城乡绿化的重心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更绿更美、共建共享转变。

以乡村建设拓展绿化美化。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宜居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九市一区国家森林城市和所有县(市)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我们将积极支持宁德市、福州市探索建设森林城市群,同时重点推进乡村路边、水边、房边、宅旁闲置非耕地绿化美化,促进乡村增绿增彩,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生态保护巩固绿化美化。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互花米草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清零等攻坚行动,在全国率先完成现有互花米草除治任务。我们将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努力为城乡居民打造感悟天地、参悟人生、体悟正气的“洞天福地”“欢天喜地”。

记者:林业产业可利用资源丰富,产业链条长。我们将如何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持续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林区林农增收致富?

王智桢: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着无穷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将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接续实施商品用材林、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林产工业、森林旅游等四大工程,努力实现产业富民。

以产业提升为重点。持续搭建政银企保、产学研用、投资促进、产品展示、林企林场林农等合作对接平台,做优做强木材加工、竹业、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传统产业。同时向新发力、以新提质,统筹推进智慧林业、碳汇林业、林木生物质利用、生态文旅融合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

以森林食物为焦点。发挥森林“粮库”作用,立足福建森林生态资源禀赋,努力拓宽森林食物供给。做好林下经济文章,持续推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投资林下经济;做好笋竹食品文章,加强丰产竹林建设,大力发展锥栗、板栗等名特优经济林;做好木本粮油文章,加快建设丰产油茶林基地,持续建设丰产油茶林基地。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把林农和场区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价值化补偿,并积极引导企业在林区开展精深加工,带动林区转型发展。推进“百场带千村”工作,强化场村结对共建,带动村民家门口务工就业,促进周边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开展“林农点单、专家送餐”科技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入户、良种良法上山、技术要领到人的长效服务机制,着力培养新型林农。

记者: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加快构建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

王智桢:当前,福建正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我们聚焦“林改四问”以及“两山”如何转化问题,在16个县(市、区)开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三多”改革试点,推进改革系统集成、深化升级,努力让渠道畅通起来,要素流动起来,林权活起来,林农富起来。

促进多方得益。我们将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要求,积极推进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证发放,放活林地经营权,并畅通林权管理各环节流程,搭建覆盖全省的林权交易平台,促进林权流转交易和价值增值,完善权益保护和互利共赢机制,确保林农、经营者、集体、社会多方得益。

促进多式联营。我们将按照“增质、增效、增益”的要求,探索放活林木采伐限额、放宽人工商品林采伐审批,创新林票、地票、森林生态银行等折资量化和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立体精致经营、主体复合经营、三产链接经营等多式联营,推动森林全周期经营和产业全链条发展,更好体现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促进多重服务。我们将按照“用心、暖心、贴心”的要求,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林业碳汇服务、设施设备服务,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转化、采伐审批的放宽和便捷、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引进、林业碳汇的开发和研究、设施设备的应用和改进,不断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