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桥”通世界 双向奔赴

刘益清

侨者,桥也。

侨乡者,以侨为桥,通达海外之地也。

什么是“侨”?AI智能这样回答:侨,古汉语意思是“外国人”或“海外的人”。在现代汉语中,“侨”有时也可以表示“海外的华人或侨胞”。

什么是华侨?《辞海》的解释颇为简单:中国人侨居国外者通称华侨。

上述释义说明,侨是寄居外地或外国的意思,侨乡则指国内某些华侨较多而侨眷较集中的地方。

在侨界,有句流行很广的话: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这句话颇有事实依据。相关统计显示,海外华侨华人的最新人数已达6000多万,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清时期,也有的称为“华人”“中华人”“粤闽人”等。

莆田江口镇,依山临海,境内古驿道与国道、高速路、高铁线交错。山坞深处、南洋风情浓郁的侨宅大厝,富丽堂皇,骑楼林立,可遮风挡雨,一派典型的侨乡景观。这里,通江达海,联通世界,是闽中海上丝绸之路辐辏之地。数百年来,一批又一批莆田人从这里告别乡关,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务工、经商、创业,至今寄居东南亚的江口籍华侨,就超过38万人。历代侨胞出海奋斗,不少先辈从修理脚车起步,依靠诚信经营,积累口碑和品牌,逐步发家致富,事业成功后纷纷回乡捐助基础设施建设,大兴教育、卫生等慈善事业,改善侨眷居住条件,并投资电子等产业,带动就业,为家乡发展倾情出资出智出力。

像江口这样特色鲜明的侨乡村镇,在福建沿海比比皆是。历代爱拼敢赢的华侨在家乡和海外寄居地双向奔赴,为双边的繁荣发展和相互沟通交流,留下一串串令人瞩目的时代印记。

福建是全国著名侨乡,闽籍旅外侨胞达1580多万人,人数仅次于广东。自古以来,广大华侨在祖籍地和生活国之间双向奔赴,以其孜孜不倦的付出,为家乡和寄居地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比如,陈嘉庚对马来西亚和厦门的发展,林绍良对印尼和福清的发展,黄乃裳对马来西亚诗巫地区和家乡闽清的发展……这些都是有目共睹,其赫赫功绩,可镌刻于两地发展史册。

华侨是推动福建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要力量和突出优势。侨是福建联通世界现成的桥梁与纽带,是吸引全球投资的主要源头之一,是向世界讲好福建故事的生动宣讲者。所以,在新时期新时代,特别是面对全球地缘力量重构、世界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如何重视华侨,如何打好“侨牌”,是各级领导执政能力、治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统筹内外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福建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抒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需要侨的参与;福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融入世界,需要更好更充分发挥侨的纽带作用;福建地方各项事业包括教育医疗慈善等的提升,更需要广大华侨助力奉献、添砖加瓦,才能使八闽大地更加和谐共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历史上,华侨对居住国和祖国的贡献,可圈可点。现实中,我们也处处感受到华侨对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闽籍华侨群体,占福建人口近四成,其足迹、事业、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不仅在东南亚,福建华侨对所在各国影响渗透每个行业,在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福建新老华侨携手发展,在越来越多新兴领域,包括文化领域,作出斐然成就,这是福建华侨的骄傲,也是所有福建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面海打侨牌,开放兴家国。在中国漫长历史上,因放眼看世界催生的华侨群体,是一个独特的群体,由此产生的华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促进了中华文明向世界的传播。我们在发挥华侨作用的同时,要悉心维护好侨的权益,为华侨在国内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做他们最坚强最可靠的后盾。特别是各地政府各级相关组织要为侨执言,营造侨胞侨眷温馨且可信任的家。

海水荡五洲,侨亲踏浪行。遍及五洲的闽籍华侨,让我们放眼世界之时,感觉全球真的就像一个村子,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亲戚。

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愿世界各地的乡亲们,常来常往,守望相助,兴旺发达,福安长乐!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