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枇杷甜

□姚琦男

莆田的枇杷红了,街头巷尾,挑担摆摊,繁忙而喜气。

纯正的莆田人挑选枇杷,眼光独到,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们不会过分在乎外观是否漂亮,长相是否端正,外皮有没有绒毛覆盖,形状是圆球样的还是勺子样的,果实是不是硕大。他们挑中的倒是那种果实在树上自由袒露,向天地敞开,尾部要紧闭呈凸出状,经历风雨洗礼,饱饮四季露水,在枇杷从开花、结果到成熟,整个生长过程都没有用报纸或者特制的袋子包裹的,实实在在的天然枇杷。难剥的或是好剥的,都没事儿,天然的、不打药的才是王道。这样的枇杷,果肉的色泽是黄中带着橙红色的,似整块天然的蜜蜡,果肉松绵柔嫩,汁水充盈,轻轻咬下去,枇杷汁直润心肺,这样的果子吃起来如蜜般甜。

这个季节,莆田妈妈们的手是“羞”于伸出来示人的。这段时间常做的家务之一就是剥枇杷。看看她们的大拇指和食指的指甲,被枇杷汁染成了黄色甚至是棕色,任凭肥皂、洗手液也是洗不掉的。她们小心翼翼地把枇杷外层的皮撕开,将去掉皮的枇杷一分为二,抠出里面的果核。剥的时候,感觉这颗可能不会很甜,就自己吃了;那颗不大确定甜不甜,就掰下一小块果肉,尝一下,甜的留下,酸的自己吃了。孩子快放学了,剥一碗,等着孩子回家吃,不能太早剥,因为剥开的果肉会氧化,颜色就会变成棕色,大大影响食欲。看着孩子用勺子大口大口地吃,心中无比满足。

周末我“例行”回娘家。“例行”是给自己的规定,嫁出去的女儿,往往是身不由心,工作、家务、孩子缠绕着,于是要求自己每周末用一天时间回家看看,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孩子大了,学业重了,但这个规矩我和儿子是不会打破的,有时周末补休或者实有推不开的事情不能回去,在下一个周末来临前,儿子就会叨叨着,好久没去外婆家了,我听了甚是欣慰。在家里,我们谈天说地,天气时令,衣食住行,谈着一周的见闻,谈着亲友的近况……常常觉得回娘家其实可能更多地会给妈妈添乱,她要忙着准备好吃的。有时我们也一起做做美食,妈妈总是佯嗔:弄得跟打仗似的。

回到家,我刚坐下,妈妈就端来一碗剥好的枇杷果肉,正如我每天剥给孩子吃的一样,去皮去核,枇杷肉透着黄莹莹的光。我的心中涌起暖暖的热流,眼眶却湿了。在妈妈心中,我永远是她长不大的孩子,即使我已为人母二十多年。至真的情只能用朴素的文字表达,我只愿天下父母健康平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