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州港开放日”活动现场,参与者通过体验三个“第一”,感受港口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我家门口那个港,真棒!

□本报记者 张颖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当天,福州港口发展中心举办首届“福州港开放日”活动。媒体记者走进福州港江阴港区,沉浸式体验港区三个“第一”。

体验从江阴港壁头作业区13^#泊位的“港池监控数据孪生系统”开始,这是全省第一个数字化、智能化液体危险品泊位。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46公里数字航道上船帆点点。“所谓孪生,就是船、航道、码头泊位等设施设备都是一一对应的。”13^#泊位运营部经理曾东海介绍。13^#泊位调度员王雨轩将画面拉到泊位,“丰海29”轮已经靠泊,点击船体即刻出现了“0.04°,1.32m”这样一组数据。“这里的0.04°就是船与泊位的夹角,1.32m(米)表示船与泊位的距离。”

作为专业码头,安全最重要。“船一旦进入港池区域,我们就会对它进行厘米级精度监控,形同汽车自动泊位,时刻感应船舶的位置。”曾东海说。泊位还设置电子围栏,一旦出现外来船舶闯入或者船体偏移,都会发出预警。

“可以说从船进入外海的锚地开始,经由航道到达泊位,再到港池作业,我们实现了全作业流程数字化监控。”曾东海说,孪生系统作为平台,还整合了万华海运中心等其他4套平行系统。“企业从船舶装货、启运开始,就能全程监控船舶动态,收集过程中的靠泊、生产数据,集合到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智能化决策。”

江阴港区是省内规模第一的单体连片经营集装箱港区,年设计吞吐能力500万标箱。当记者来到1^#集装箱泊位,8片108米长的风电叶片正在进行吊装作业,即将启程出口英国。作为三峡风电产业园的配套项目,江阴港区风能集散中心已经成为福建风能设备中转、堆存及外贸出口的物流新通道。在不远处的海面上,一艘集装箱船正在3艘拖轮的牵引下,缓缓向5^#泊位靠近。

“1~7^#连续泊位全长2600多米,分布着16台桥吊,今年我们对13~15^#桥吊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福建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翔表示,“堆场里的6台轨道门吊同时改造,实现了远程操控。”

在数百米之外的操控室,有着17年工龄的轨道吊操作员郑文清坐在4面屏幕前,熟练运用操作杆,将一个集装箱稳稳地放在外拖集卡上,全程仅数分钟。“以往得爬高坐在驾驶室里操作,像这几天温度这么高,即使有空调那也是蒸笼。”郑文清细数工作环境的改变,“现在坐在空调房里,操作感没有任何区别。有机器主导完成工作,还有这么多摄像头画面,覆盖了以往的视觉盲区。一个人就可以操控6台机器,作业效率提高不少。”

今年江阴港区集装箱泊位继续扩容。6月,江阴港区融港码头完成了首艘集装箱船靠泊装卸作业。这个新建码头实现了“以电代油”,桥吊、门机、轮胎吊、堆高机、叉车、集卡等设施设备均为电动,成为全省第一个正式投产的零排放全电动码头。福建融港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东介绍:“码头已经配备了数十台纯电动设备,噪声小还环保,启动比传统车辆平稳,因此相对安全。”据了解,与传统集装箱码头作业相比,纯电动码头每个标准箱节省0.98kg标准煤。

三个“第一”,勾勒出港口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的生动图景。在蓝天碧海、巨轮穿梭的场景中,记者窥见了港口智慧、绿色、平安、高效发展的澎湃动力。

除了媒体记者,当天还有受邀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周边重点渔村重点渔户、船代、船东代表、行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青年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福州港。在干散货码头,他们感受现代装卸技术吹来的绿色之风;共同巡航进港航道,自觉形成商渔共治边界意识;走进港口建设现场,共享“匠心筑港”初心。眼前的景象让参与者不禁称赞:“我家门口那个港,真棒!”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