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青春题材影片《左耳》的取景地东山,立时迎来旅游旺季。铜陵镇的蛄蝼山上天台、好想来美容厅、爱悦音像、星光游戏厅……片中各取景地被细心的游客一一“逛透”。
在漳州古城,吴奇隆、古力娜扎、“大嫂”高叶、毛晓彤等知名演员陆续在此拍戏或录制综艺节目。游客逛古城时,一不小心就能和名人来个偶遇。
清新山海、闽南风韵,使漳州频频成为影视取景地,而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又进一步塑造着漳州的风情。作为新晋热门“影棚”,漳州如何将影视剧的“广告”效应发挥至最大,进一步做强城市的文化旅游经济?
“闽韵”烙印吸引剧组
“咔!准备下一条。”导演一声令下,刚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消弭无踪。连日来,由于和伟、吴越、魏晨、曾黎等知名演员主演的谍战剧《深海1950》在漳州古城取景拍摄。该剧故事取材自“潜伏英雄”吴石将军的真实事迹,计划明年上线播出。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出片的漳州外景地”成为一个热门概念。例如,闽南风格的红砖骑楼、番仔楼与不少年代剧契合,是极佳的取景场所。因此,最近不少摄制组青睐漳州古城,使古城人气持续攀升。
除了漳州古城,东山岛以其独特的天然海景和谷文昌红色文化,也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往取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磐石湾》开始,至今已有《海霞》《西游记》《谷文昌》《爱啊哎呀我愿意》《左耳》等70多部影视作品在东山岛拍摄。碧海蓝天之外,东山岛的渔家烟火气出现在电影《左耳》中,体现了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
2006年,电影《云水谣》历经五地拍摄,其中一处拍摄地就是南靖县的云水谣景区,当地还保留着拍摄时建造的水车,成为游客来南靖土楼群必打卡的景点之一。“漳州风光,美在俊秀葱茏。”制片人李占英曾带领剧组赴东山、南靖取景,他感叹:“南靖独特的土楼建筑景观和闽南乡村文化,美到可以‘洗眼睛’!”
而在漳州开发区,福建省最大的室内影视拍摄基地——海峡两岸影视制作(漳州)基地自2016年6月成立运营以来,年度进驻拍片量高达近30部。《西虹市首富》《快把我哥带走》《盗墓笔记3》《大闹天宫》《过渡空间》《决胜法庭》等电影均到此取景拍摄。
“漳州是一个挖都挖不完的‘宝’,很适合拍摄电视剧。”阿里影业副总裁、拾穗工作室总经理张文丽告诉记者,7年前她就在漳州拍过短剧,她的下一部剧讲述一位女检察官的故事,也计划在漳州拍摄。
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
成为热门取景地后,漳州本地的一些旅行社陆续开发了“蓝色诱惑”“闽南风情”“红色经典”等天然影棚旅游线路,挖掘“名场面”的引流效应。
“看了《左耳》,就要逛逛东山岛的南门湾,那里有干净的海浪、错落有致的房屋,文艺气息满满。而在喜剧片《西虹市首富》中,主角王多鱼居住的西班牙风格的建筑,位于漳州开发区的卡达凯斯美仑山庄。那儿有宽阔的草坪,穿上蓬蓬裙,随手一拍就是‘在逃公主’,画面非常唯美。”厦门游客郭美莲显然已经对影视剧中的漳州烂熟于心,她“打卡”后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记录、传播,又吸引来更多游客。
“以土地革命战争为背景的《我的1932》,重现了工农红军攻克漳州的大捷。看完影片再到古城一游,邂逅了剧中的很多场景,让游览有了许多惊喜。”游客邓可杰说,影视作品确实让很多地标性建筑或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一层新的魅力,往往会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
在漳州古城香港路96号,有一家清棋竹器店,因为知名演员“加持”成了网红店。从一把摇篮开始,幼儿的椅轿、新娘出嫁用的箩筐、劳作的扁担、老人休闲的躺椅……小店里竹器琳琅满目,供游客体会闽南人的竹香人生。
“去年毛晓彤曾到店里拍摄,前不久歌手陈立农也来拍MV。”店主李英娥告诉记者,文娱“光环”引流,游客多了,手工竹器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不少外地游客游览古城时都会在此顺手捎上一件竹器或竹制礼品,让李英娥感叹老手艺仍有存续的重要价值。
如今,漳州“影视+文旅”已渐成规模。数据显示,2023年,漳州全市文旅康养产业产值1001.11亿元,升级为千亿产业。文旅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漳州名片。在影视剧和明星的带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漳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7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5.7%,位列全省第二;累计实现游客旅游总花费211.56亿元,同比增长43.0%,位列全省设区市第三。
平台运作是“补短”之选
随着剧组不断入驻,漳州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例如,可拍摄场景较分散,缺乏大型影视拍摄棚及服道化专业人才等。为此,漳州市成立了百映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接、协助各类影视剧组来漳、在漳取景拍摄,招募储备了近500名群众演员,相继为《华侨女英雄李林》《特殊保镖系列》等剧组提供了影视服务和保障。
“从‘取景地’出发,下一站将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平台’。”百映公司总经理张先进表示,他们正将漳州变成“导演带着剧本来,剩下的全交给我”的首选目的地,为摄制团队提供政策咨询、协调提供设备器材、人才推介、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取景摄制场地、对接影视基金资源等服务,增强剧组与漳州的黏性。
影视产业拉动的是一系列的城市服务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后续都会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利好。城市如何承接、转化电影和电视剧“流量”,打造历久弥新的文旅品牌成为重要考验。
为此,漳州市加快推进影视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漳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和政策保障。
“‘影视+旅游’的发展模式,要求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并有目的地柔性植入剧情,引发文化兴趣、促进文化体验,继而引导文化旅游行为。”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晖表示,漳州有山海风情、南洋风、闽南韵,接下来,需要影视行业创作者结合地域特色去开发内容,策划有文化内涵的影视剧本。漳州也全力支持影视企业落户发展。在影片宣发过程中,漳州也会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影视主题旅游产品,激发“影视+旅游”的“长尾效应”。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黄耀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影视的“热”往往只能持续一阵,一旦热潮退去,检验一个地方的终归还是人文底蕴。他认为,要延续取景地效应,根本上考验的是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未来,漳州还要不断提升硬件、软件条件,包括酒店、民宿、交通等接待服务能力。只有从多个维度着手,才能保持和延续城市美誉度,让影视与文旅乘风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