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2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一纸家书 情牵两岸

本报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张龙腾

蔡鹤立捐赠的信件及照片(资料图片)

日前,台胞蔡鹤立拿着一沓档案走进芗城区档案馆,文件里面包含了16张汇款收条、2封家书、1件台北龙溪县同乡会监事委任证书,这是他第二次捐赠“迁台记忆”文献。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捐赠的档案全部由其台湾亲属带回。在这之中,有16张保存完好的汇款收条尤为珍贵,这是漳州档案部门首次收到台湾的收条原件。

在捐赠现场,捐赠者蔡鹤立的母亲陈守平回忆起家书中郑之藩、郑之屏的故事,一封封泛黄的信件,一张张老旧的照片,在陈旧的纸笺中,尘封的是家族亲人相隔两岸却相望相念的动人故事。

动荡中的牵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上个世纪70年代,两岸尚未通航,窄窄的一道海峡将郑之藩和二哥郑之翰相隔开来,但他们之间的血缘亲情,却从未随着距离与时间变淡。

起初,郑氏三兄弟及父母都居住在龙溪古县社(今漳州市龙海区颜厝镇古县社)。1927年,郑之翰任龙溪县县长,全家生活条件改善,举家搬至龙溪竹巷下(今芗城区厦门路)。郑之翰作为兄长,比郑之藩年长18岁、比郑之屏年长22岁。长兄如父,在动荡的时局里,郑之翰是郑之藩和郑之屏的最大依靠,为了培养两个弟弟成才,他专门请私教到家中上课,而两个弟弟也没有辜负培养,考取了名校。郑之藩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赴台后在政府部门和学校任职;郑之屏毕业于黄埔军校,也在政府部门和学校任职。

1947年,郑之藩夫妇迁居澎湖谋求发展,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在漳州,打算在生活稳定之后再将子女接到澎湖团聚,但令他们未曾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三十余载。留在漳州的二哥郑之翰再一次担起了责任,省吃俭用将侄子郑竹溪抚养成人,而侄女郑贤贞则被收养。

世事弄人,晚年的郑之翰因身份原因,生活拮据、度日艰难。而在海峡另一边的郑之藩,也时刻关注着大陆的情况,他担心哥哥与子女生活困难,便四处托关系、想办法。

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化为了桥梁,郑之藩将款项汇给在新加坡的亲属,让亲属通过广东再汇款给郑之翰,而在收到款项后,则由郑之翰签具收条领款,再将收条存根寄回新加坡,再由亲属转寄台湾。就这样,自1975年至1977年间,一笔笔钱从台湾辗转而过,到了哥哥的手里,帮助哥哥解决了生活的困难。通过收条统计,两年间,兄弟间往返钱款收条16次,合计汇款922.28元。

这些收条在台湾被郑之藩一直妥善收藏着,或许,见到每张附有郑之翰签章的收条,便犹如兄弟见面。如今,二位老人均已离世,这16张汇款收条经由郑之藩女儿郑咏华继续保留了下来,又经她之手带回了漳州。

“把这些材料放到档案馆,能够帮我们将这些材料更妥善地保存收藏,让以后的郑氏族人能更全面地了解曾经的故事。”陈守平告诉记者,让他们惊喜的是,在首次捐赠后,他们还在档案馆查询到了郑之翰被收藏于馆中的工作资料,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亲人的故事。

“书”写血脉亲情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郑贤贞对母亲的印象都来源于一张薄薄的相片,相纸陈旧,但一直被她好好地收藏着。1979年,郑贤贞和弟弟郑竹溪第一次收到在台湾的父母的来信,信中写明,当时为了生活,无法将他们二人一起带走,甚为思念。在信封中夹着一张母亲的肖像照片,那封信被她看了又看。

1988年,两岸通信的口子打开了,一封封家书搭着船越过海峡,给郑贤贞带来了更多父母的消息。

“青女,你本来身体并不太好,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忍着大热天会不会太辛苦,虽然这是一份额外的收入,但要在不妨害到生活健康才成。”“青女宿疾未愈,我很放心不下,慢性病最好看中医,善调养……”虽时间已迈过十几年,但在信中,父亲郑之藩仍亲昵地唤着郑贤贞的小名青女,并关心着女儿的身体与工作。

“我和父亲的相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知道他们始终挂念着我和弟弟,这些年吃的苦也不算什么。”提到父母,郑贤贞仍忍不住落泪,好在两岸通航之后,郑贤贞多次前往澎湖探亲,满足了多年以来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由台湾带回的资料中,还有一封1987年郑之屏写给郑之藩的信,其中提及两岸族谱的整理,并写下了郑氏家族来漳繁衍定居(第十七世至第二十二世)的历代人名、生卒年月。后来,根据郑之屏信内信息的补充,台湾的郑绍裘(郑之藩的堂侄)于1990年11月完成了《漳龙衍派郑家世系族谱资料》的整理编印,并向漳州的族亲郑之屏和郑竹溪各赠送一本。

目前,这本族谱收藏于芗城区档案馆中,其中不仅记载了漳州龙溪和台湾澎湖郑氏家族繁衍的情况,还记录了漳州龙溪古县社郑氏家族由河南南迁入漳州,再迁至澎湖的发展历程。根据家书信息可知,漳州龙溪(今龙海区)古县社郑氏家族部分成员,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东迁至台湾澎湖。

“这些档案是对漳台之间根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渊源关系的有力佐证,弥足珍贵。”芗城区档案馆馆长钟海峰说,自2022年以来,芗城区档案馆共接收到“迁台记忆”档案资料1134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