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6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深化新时代耕读教育培育蓝色农业人才

2021年的“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开展耕读教育”,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要求涉农高校“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

海洋是我国大农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蓝色粮仓”。特别是在福建,自古以来就有着耕海牧渔的传统,海洋也成为耕读文化的主战场、大舞台。上世纪初,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深刻洞悉海洋对社会民生的重要意义,在集美学校创办“水产科”,成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作为闽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涉农高校和厦门经济特区唯一的涉农高校,学校以耕读文化赋能人才培养,将农业生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海洋特色、时代特征的耕读教育新模式。

耕读以“树德”

厚植爱国爱乡情怀

“耕”与“读”之间蕴含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相融合、个体生命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专业发展与价值追求相融合的深刻意蕴。学校积极推动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实施具有海洋特色的“大思政”教育,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海洋的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增强亲爱、爱海、知海、护海意识;开设“中国海洋文化”“人类文明与海洋”等通识课程,强化中华农耕文明、乡土民俗文化等领域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和认识海洋,树立大国文化自信;在全校开展“耕读”专题的党团课,举办“三农”主题文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三农”志愿服务,倡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耕读以“增智”

培养海洋技术专才

耕读教育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学校注重将先进农业技术和创新成果引入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开设水产养殖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一批涉农专业,精准对接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牵头成立全国首个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海洋生物技术、智慧渔业技术、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海洋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多个部、省级产学研平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将现代农渔技术和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产业前沿的“真题实境”中培养蓝色农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自2013年起,学校还承担了福建省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专家教授“下海”“下池”,精准对接学员所需,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培养出5000余名蓝色“新职农”,成为带动乡村致富的“领头雁”。学员中涌现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一批优秀代表,培育项目入选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耕读以“强体”

开展特色乡村实践

学校依托涉海专业优势,推动耕读教育与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师生在生产一线提升专业水平,激发人生活力。面向全校开展龙舟、帆船等海洋类特色体育教学,在搏击风浪中淬炼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坚强意志。建设一批具有鲜明耕读教育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课程,将课堂搬到田间塘边、港口码头、厂房车间,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融合,让教育走出“书本”、教师走下“黑板”、学生走出教室,在服务生产中实现知行合一。聚焦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成立涉海涉农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赛事,促进信息技术在涉海农业中的转化应用,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推广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开展水质监测与水污染治理服务,编制乡村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线上直播助力乡村水产品销售等,全面实现“化耕为劳,化读为育”。

耕读以“育美”

树立高尚生活志趣

耕读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优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耕读教育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乡村之美、劳动之美、生态之美。打造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等在内的“耕读型”教师队伍,聘请农渔类科技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推进耕读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耕读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和美育实践,以师生、校友中的优秀典型人物激励师生践行“耕读”理念,设立“吃苦奖章”评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学生榜样,引导和鼓励学生躬身实践、报国奉献。设立茶文化研究中心、古船模工艺制作大师工作室等传统文化机构,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沉浸式感悟中擅工事、养雅趣,培育深厚生活涵养;建设教育部海洋科普综合教育基地以及珍稀海洋生物繁育研究中心、水族科学与技术实训中心等科普平台,举办《深蓝无尽》海洋生物摄影展等活动,使学生知农事、敬自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

耕读教育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重要举措,也是遵从教育规律,培植师生与农村、农民、农事深厚情感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如果脱离了农业生产实际,难免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难以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对耕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耕读教育全面提升涉农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为乡村全面振兴和民族复兴伟业输送合格人才,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李慧 陈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