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需要人间烟火味,一日三餐,一定要会吃且善品味。
我的早餐往往是一份“情侣套餐”:沙县小吃的拌面和扁肉。清淡且入味,关键很快捷。当然,沙县小吃远不止是拌面和扁肉,从热气腾腾的饺子,到香脆可口的炸春卷、炸扁肉,再到鲜美无比的炖汤、炖品,每一道小吃都让人垂涎欲滴。这些小吃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与传统。
在三明上学的时候,第一技校校门口有一家沙县小吃夫妻店,我是那里的常客。店里的扁肉,都是现包现煮。她家的男人算得上这个小店的“大厨”,右手用一竹片在肉馅中轻轻一挑,放入左手扁肉皮中,然后轻巧地一握,将扁肉皮捏紧,一个透着肉红色的扁肉包就被随手丢在竹匾上。每一碗扁肉包的个数都是固定的,他将扁肉包按一定的个数分堆放着,方便现煮。
扁肉烹饪方法也简单。做好的扁肉包放入热水锅中,滚上一滚浮起,便是煮熟了。用漏勺捞出,倒入配好调料的高汤中,撒上一点葱花,一碗清香扑鼻、诱惑难当的扁肉就端到食客面前。扁肉皮薄馅足,咬一口下去,鲜美的汤汁便溢满口腔,令人陶醉。
后来,我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学校门口也开着一家沙县小吃夫妻店。混熟了,男老板总是泡好茶水等着我们课后去闲聊。来者都是客,茶续着,人来了就喝,要走了也不必打招呼,放下茶杯立马可以离开。
在这茶桌边,我们听到许多有关沙县以及沙县小吃的故事。在虬江岸边,一些看似简单的食材经过一代又一代沙县人用心“雕琢”,都深深融入骨髓中。清晨的早餐摊,夜晚的夜宵摊,能够坐下来的都是一种情感交织。一碗拌面,一个香酥饼,一盘豆腐丸,吃的过程中有着亲朋好友相聚的轻松与惬意。
有人说,沙县小吃特别清淡,特别简单,就像是在家里吃东西一样。我想,这份清淡,像极了母亲的味道,简单得让人无法忘记。
多年后,我调离了那所中学。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跟沙县小吃店主道别,我甚至不知道他们夫妻俩叫什么名字。有时候,人与人的交集也可以如此简单,简单得不知道彼此,只是因为有一个物质中介,然后让两个原本没有关联的人“偶遇”。许多事,过于复杂就会缺味,人与人的情感也不过如此。
对食品包容性很强的人,对待生活也有随性的态度。我对其他食品在“色香味意形养”的要求上,有着不同的标准,但对沙县小吃的要求可以很简单。每次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只要发现有沙县小吃店,我都愿意推门而入。为的是那份简单而又熟悉的美食,更愿意与店主聊上几句,听听他们“背井离乡”的故事,感受着家乡的温暖。在这里,店主与食客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哪怕这样的交织很短暂,但情感也是真挚的。
老家的一位小兄弟,前几年在东莞开了一家沙县小吃店。生意挺忙的,卖的是老三样:拌面、扁肉和汤面。每次回老家,我们简单相聚,一起泡茶喝酒。他说,简单做人,简单做事,一辈子会很轻松。
简单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一种生活智慧。就像是盛夏的风一样,虽然轻柔无声,但却能吹走我们内心的疲惫和迷茫。简单,可以让我们放下那些无谓的纷扰和执念,然后在简单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诗意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