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一城风物

□张先震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周围的一切也就变得司空见惯,无有新奇。所谓风景在别处,说的就是这意思。

但是,日久生情,对人对物都一样,相处久了,哪怕对方再平凡,都能处出感情来。何况,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必有别人所不具的特点,而一个地方,一个村庄或城市也是如此。看到两个年近半百的兄弟,特意驱车几百公里,回到从小到大住了二十来年的村庄,只为看看已经倒塌的“老屋”,以及“老屋”四周的池塘和没人居住了的荒村。这想必就是恋旧、念情所致。

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把小城分成两半。还好河不宽,只三百来米,且城区不长的河段,有三条跨河大桥连接,来往两岸方便快捷。河两边的区域差不多大,人口也差不多。小城的街道不宽,但足够车辆顺畅通行。人口少,车流量就少,且多为灵活便捷的电动车与自行车,因此即便是上下班时间,也从不堵车。大城市车水马龙,挤挤挨挨的情景,这里看不到。这景况虽是人口少成就的,但也给人一种从容淡定的感觉,仿佛是小城人修炼而成的性情。而一到夜晚,街上的车辆与行人更加稀少,尤其冬季,十点一过,哪怕在热闹的十字路口,也鲜见车辆,只有昏黄的路灯依旧恪尽职守,各自照耀着面前的一块路面。

小城人口少,面积也小,所以走在大街上,或者去哪个单位办事,遇上熟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纵使非亲非故,也必不面生,曾经见过或经常遇见。所以,生活在小城,脾气再不好,也要收一收,更不可吵架打架。

早晨,最热闹的地方是早餐店。朴朴素素的店面,招牌简单,往往就是一块油漆木板,上书“早餐店”三字,或前面加上姓名。店里的陈设也简单,可折叠收起的小方桌加小方凳。豆浆油条,包子馒头,油饼芋饺,馄饨拌面,加上本地人爱吃的锅边糊。花样不多,但样样销量不少。简陋的早餐店,是小城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小城人讲究实惠,只求舒适舒坦,不要排场,不求奢华。

早餐店的热闹只是早晨这段时间,而小城的农贸市场,则几乎能热闹一整天。小城有几个超市,里面的货品还算丰富,但人流远远不及农贸市场。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有小贩贩来卖的,也有周边农民自家养自家种的,甚至还有各种季节性的野菜野果。有一块区域,是专卖各种用具的,这些农家篾匠、木匠编织制作的物品也许不够精美,但绝对扎实耐用,竹篮、簸箕、竹匾,木桶、木锅盖、木饭甑……物美价廉,用上几年完全没问题。

小城小,从事各种营生的人数也都少。常常有回收废旧家电的,缓慢地开着三轮车,在住所四周喊“回收冰箱洗衣机,旧手机旧电脑——”,还有收废纸塑料瓶的,一手拿秤一手拿着空蛇皮袋,边走边喊“废纸,塑料回收——,废纸,塑料回收——”。某天在小城的另一边,竟然还遇见这两人,一样的行头,一样的吆喝。春夏两季蚊虫多,家家的窗户都加了一层纱窗,修纱窗换纱窗的师傅每年都要从住所经过几次,年年次次同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减速边驶边吆喝,中气很足,只是声音略微沙哑。

河两岸是江滨公园,河水流经城区多长,江滨公园就有多长,只是有的地方宽阔些,有的地方狭窄些。宽阔的地方,建有亭台楼阁,夜晚常有合唱团在这里合唱。另有吹笛拉二胡的,几个人选了一个僻静处尽情发挥。只要不下雨,散步的,跑步的,三三两两的不时有人从他们身边经过。

河里的水流平缓,不急,岸边少人经过的地方,常有垂钓者,一坐就是半晌。清晨,水雾朦胧的河面上,有捕鱼的小船在雾中慢慢移动,撒网,起网,看不真切,犹如画中。

小城如画,烟火缭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