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上海房东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他的租客身体状况不佳,被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肺炎、发热、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有猝死危险性。这名房东垫付了几千元检查费用后希望租客住院看病治疗,但对方因没钱、无人陪护而拒绝住院。
此事引发网友的讨论,有的表示“房东在展现善意的同时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财产损失”,也有的提出“租客虽然可怜,但这种行为摆明了是转移风险”。
这起事件有很多特殊之处,可以当作极端个案。比如,租客在年幼时父母便离异,此后她在江苏农村与外祖父母一同生活,直到年满15岁。再后来其生父失去消息,继父也于去年去世,母亲虽在上海,但两人之间有很深的隔阂。更关键的是,租客没有参加医保,此前她在医院还有欠款尚未结清。
不过,这名租客面临的一些处境也具有普遍性,许多人可能遭遇类似的情形。比如,她身处陌生城市,一个人独居等,均是在外务工人员面临的常见问题。独居者一旦出现健康风险,别说有人照顾和陪伴,恐怕连报信的人都没有。近年来,独居者生病后在出租屋苦苦挣扎,甚至在出租屋猝死多日后才被发现等事件,亦有耳闻。一些独居者或许从她身上可以看见自己的一些影子。这也是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独居者如何化解健康风险,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个人除了要重视自身健康问题之外,还要采取积极购买医保等措施。以这名租客所得疾病为例,医保可以提供很大帮助,可很遗憾,她却没有参加医保。此外,大病保障、社会救助、贫困人口参保费用减免等,都应该及时发现并帮助此类患者。当前,人口流动性加剧,更要做好地区间信息衔接与政策协调,让各种保障能够随着人口一起流动。
化解独居者面临的健康风险,社会也有作为空间。社会志愿者团队应将这种特殊的情形纳入服务范围。独居者群体也可成立自助组织,比如通过建立微信群互相帮助。眼下,互联网新业态不断涌现,还可考虑针对独居者开发软件和推出互联网服务。针对独居老人,更应该站在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的高度,来化解老人独居时面临的健康风险。
维护健康与生命安全,不仅一个都不能少,而且各种情形都应考虑到。无论是在外单独租住的打工者,还是空巢老人等,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应被忽视。我们应当把独居者作为医疗保障的一个薄弱环节和健康风险防范重点,采取针对性强的应对举措。只有让更多独居者能够及时获得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才能更好地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