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治水,延平“绿色转身”

□本报记者 林霞

俯瞰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 施辰静 摄

12日,记者来到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一眼可见洲头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不时还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位于闽江上游建溪和西溪的交汇处旁,山上森林茂密,河谷食物丰富,是鸟类理想的繁殖栖息地。

王崇年10多年前曾在此经营一家养猪场。随着村子里的猪场逐渐关闭,这里的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鸟类来到斜溪村的河谷山林中栖息繁育,吸引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和观鸟爱好者。“我也因此成了一位‘鸟导’,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路’。”

曾经,粗放的生猪养殖是斜溪村的支柱产业。从2017年起,以斜溪村为重点,延平区打响了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对集约化养殖场开展污染治理,拆除养殖场面积约381.32万平方米。同一时间,延平区也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30条小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养殖场转产转业率也达到了91.3%。

养殖场清退了,群众的生计怎么办?延平以好生态引导乡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距离延平城区仅21公里,斜溪村成了城区市民的“后花园”。野餐、烧烤、品花茶、乘游船……依托3.8公里长的闽江江岸线、千年古榕及周边的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斜溪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通过盘活村内闲置的文化中心楼、粮食仓库、厂房以及凉亭、码头等资源,斜溪村积极引入民营企业,建设茶洋窑文化创意馆、洲头企业文化博览园、生态司法教育基地等,打造文化文创、研学基地;洲头乡村水美工程建成后,游客还可体验闽江岸线游等项目。

在斜溪村,“农旅+文旅”产业规模已初显。“我们聚焦文旅研学产业,采取‘区属国企+镇振兴公司+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主体’模式,如,区委抓实乡村振兴规划、统筹政策项目扶持,区属国企助力策划项目、导入流量等,引入专业运营企业形成利益联结,形成生态转型发展共同体。近三年来,村集体收入达到700多万元,旅游收入从零突破到20万元。”炉下镇斜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成政说。

生态治理后,延平区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培育延平一朵花、一瓶奶、一根竹、一片叶、一江水“五个一”特色产业。同时,支持推动南铝、太阳电缆、三山钢铁等企业技改和转型;精准定位培育林产化工产业链;以南孚电池为链主,全力打造物联网电池产业链集群,积极打造绿色产业。

作为闽江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的重要汇合地,“一江水”是延平区最大的生态优势和“绿色金库”。延平围绕“一江水”,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近年来,我们以创新落实‘巡河交水’为契机,以富屯溪流域‘四乱’整治为重点,以‘施治、重治、长治’为手段,全力打造延平绿水青山新屏障。”延平区委书记黄桂诚说。

联合,改“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延平区探索河湖长制跨区域协作治水新模式,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度,与闽江上游县(市、区)联合开展建溪、富屯溪“巡河交水”行动,并将“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乡镇村居,开启了乡乡交水、村村交水、纵横共治的崭新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延平区8个主要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100%,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90%。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