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断夯实建设美丽福建的生态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就与展望

丘水林 黄巧龙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福建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独特优势、宝贵财富。新征程上,福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新篇章。

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持续深入推动福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改革方案、实施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

坚持制度先行,着力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福建持续深化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建章立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领域,颁布实施《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林票制、碳票制等改革创新举措。

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福建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加快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深化重点流域和畜禽、淡水养殖污染治理,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岸滩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激发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福建持之以恒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发展壮大数据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依托良好自然优势,积极发展洁净医药、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产业。扎实推进数字经济、文旅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坚持系统观念,着力统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福建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一体化推进江河流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天地网”动态执法监管,建立“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长效监管机制。

坚持绿色引领,着力推动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福建传承弘扬“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三库+碳库”等重要理念,深化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在山区和沿海分别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环境权益交易体系,着力推进生态产业链开发、生态价值链提升。

二、锚定生态强省建设目标,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颜”“值”同升,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交出高分答卷。

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日益完善。全省9个设区市共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78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标杆,河湖长制工作连续6年获得国家正向激励。生态省69项重点任务、22项指标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六大领域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百姓生态福祉明显提升。天更蓝了,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4%,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水更清了,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9%,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88.7%。土更净了,全省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8%,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体制机制障碍破除,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8.3%,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三位。全球首堆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全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启动建设,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3%。

聚焦国土空间优化布局,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武夷山成为首批国家公园,长汀经验成为世界生态修复的典型,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范例。全省27.52%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7%以上。实现九市一区国家森林城市和所有县(市)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全省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

聚焦发展保护协同共进,生态经济体系不断建立健全。探索形成南平顺昌森林“生态银行”、福州连江深远海区生态养殖、泉州永春生态产品三级市场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板,8个县(市)和1条流域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落地龙岩,三明林业碳票实现跨省交易,漳州实现林业地票林票碳票“三票融合”。

三、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引领,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新征程上,福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引领,在更高起点上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福建。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制定修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鼓励各地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方面立法先行。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林票、碳票、森林生态银行等改革,加快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

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促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长效机制建设,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协同工作机制,完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制度,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全生命周期联动监管制度。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深入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深化拓展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实践,强化“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生态产品总值统计制度,探索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分类补偿制度,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重点流域和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各类生态产品和环境权益交易机制,探索“生态+”复合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武夷山水”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作者均系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