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正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陈振民

四十年来,由“五讲四美三热爱”起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直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三明市与全国其他地方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主要领导亲自抓,以建立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为保障,做到“两个文明”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在对整个城市的建设、改革、发展提出要求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推进措施。在任何时候都能坚持做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不动摇,方向不动摇,强化力度不动摇。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秉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做法,统筹协调,“弹好钢琴”,才能促进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新局面。

二、始终坚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重在思想道德建设,致力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重要定位,也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用先进文化影响人,培育人,塑造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在全社会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并且像“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那样,把抽象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民风习俗,引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持,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依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众性优势和覆盖城乡的创建载体,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解疑释惑,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达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意志、振奋精神、焕发热情、凝心聚力搞建设的目的。要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每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与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准确定位,找到契合点和发力点。

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和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的目标。树立这个目标有利于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只有树立一个长期目标,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不断巩固提升,才能取得根本性的成效。群众性创建要依靠广泛的社会动员,要有一个感召力强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提得太高或太低,必须适中,能包含各方面各层面共同的愿望,大家都能接受,并愿意为之付出和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全社会的力量。

三、始终坚持群众性和实践性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基本的属性和特征就是群众性和实践性,也是它能蓬勃开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创建工作,必须进一步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把群众是否认同、参与和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善于从实际出发,着力回应当前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生活的“幸福度”,在服务群众中加强引导。必须抓好基层创建,激活细胞,夯实根基,使精神文明创建拥有更加广泛、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重在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是从群众参与实践抓起,改变以往思想教育中“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灌输模式,让群众在参与中体验,在交流中领悟,在身体力行中提高。二是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人的行为抓起,让群众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树立正确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三是在社会生活中不失时机地加强引导。既有对正确行为及时的肯定,又有对不良行为及时的纠正,让群众在耳闻目睹中明辨是非,形成共识,形成社会正能量。

四、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向时代发展和现实变化要创新;向基层和群众要创新;向自身推进发展、不断破解瓶颈、补齐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要创新。

在创新发展上,一是加强党委对改革创新的领导,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二是开展调查研究,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围绕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提出并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抓什么”和“怎么抓”。三是勇于尝试,勇于改革,既要继续发挥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建载体作用,把它抓得更实、更符合现阶段的需求,使之与时俱进,焕发新的活力;又要不断创造出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特点,群众可参与、可体验,有推广价值的新经验、新载体、新品牌。四是整合资源,重在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丰富和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和社会文明新风。五是以城带乡,找到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工作方式方法不对路、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

(作者为上海市文明办原巡视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