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海洋基因催动福建海洋文学精品创作

□尚光一

福建霞浦四礵列岛海域,岛礁奇特,海水湛蓝。本报记者 王毅 摄

植根于福建灿烂悠久海洋文化的海洋文学,不仅是民众寻求心灵栖居与审美体验的文化载体,更是向世界讲好福建海洋故事、弘扬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建涌现出一批海洋文学精品,以形象、生动的叙事表达,使海内外读者得以在文学阅读中真切体味、理解深邃的福建海洋文化。

自古以来,海洋就是最能激发人类思考的景象之一,尤其是浪花飞溅、海涛汹涌的情景,曾引发无数作家对海洋的崇敬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也孕育出源远流长、博大灿烂的海洋文化。我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福建海洋文化尤为翘楚。

“闽在海中”(《山海经》),福建是海洋大省,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福建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浩瀚的海洋所孕育的生机与希望,使福建人民不囿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条件,积极面向海洋寻求发展,铸就了勇敢与开拓的海洋文化精神。福建以海洋基因推进文学精品创作,在向世界讲好福建海洋故事、弘扬福建海洋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海洋基因催动下,福建海洋文学精品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家们尤其注重把福建海洋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生动地展示出来。如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的《海边春秋》,聚焦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热潮,以从北京名校毕业回闽工作的文学博士刘书雷挂职平潭的经历为线索,展示了福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福州作家吴安钦的长篇小说《潮落潮起》,讲述沿海渔村从传统捕鱼走向养殖加工,再到保护海洋、“退箱还海”的故事,以丰富而细腻的文笔刻画了新时代海洋渔民群像;龙岩传记作家张永和参与合著的长篇传记《王景弘传》,浓墨重彩地讴歌了明代龙岩籍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八下西洋的壮举,描写了王弘景与郑和结拜为兄弟、奉命造宝船、下西洋的经历,生动展现出闽人在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贡献;宁德作家李师江的长篇小说《黄金海岸》,以闽东家乡滩涂为背景,用史诗般宏大的篇幅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出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漳州作家陈子铭的文化散文《大海商》《历史转折时期的月港》《漳州传》《梦里家山》等,展现了对海洋孕育家乡的崇敬与浓厚情怀。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海洋文化主题诗歌创作,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其中,以汤养宗、叶玉琳、谢宜兴、刘伟雄等诗人为代表的“闽东诗群”,积极挖掘闽东海洋文化的深厚内涵,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海洋文化主题诗歌。不仅展示出闽东诗人在海洋文化主题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和实力,也体现出他们对海洋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理解。例如,汤养宗的海洋诗集《水上吉普赛》,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海洋的广阔与深邃,其也被誉为“海洋诗人汤养宗”;叶玉琳的海洋诗集《海边书》,以“元诗”写作方式,深入探讨海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张幸福的一系列海洋诗,则以其全息影像般的描绘方式,为读者展现海洋的丰富浩瀚与多姿多彩。同时,这些各具特色的海洋诗歌,连年被《人民文学》《诗刊》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并获得各种荣誉,从而共同描绘出一幅闽东海洋诗歌的丰富画卷。例如,汤养宗的诗集《去人间》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诗歌获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诗歌类成就奖、人民文学年度奖等;叶玉琳的诗集《大地的女儿》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提名,诗歌获《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优秀诗集奖,等等。

福建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背景下,基于闽台海洋文化的一脉相承,福建作家不断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努力创作有关文学作品。福州作家张英慧、张哲明创作的长篇小说《戍台令》,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中令人难以忘却的一段历史,生动塑造了“船政之父”“中国近代海军之父”沈葆桢等捍卫海疆、保卫台湾的福建先贤形象。

“凭海而立,因海而兴”。福建沿海岛屿星罗棋布,人民自古以来就牧洋为田、与海共荣共存,海洋品格早已刻入基因、融入血脉,使福建海洋文化成为中国海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舟为车,以楫为马”。闽人自古就是面朝大海、勇闯深海的“弄潮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货物被装上福船,跨越海洋,往来贸易,也使福建海洋文化驶向深蓝、流布世界。扎根于福建源远流长、博大灿烂的海洋文化,伴随着海洋基因的内在驱动,福建海洋文学创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由开拓高原走向攀登高峰,并且形成了注重思想导向、价值引领、文学审美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创作氛围与美学追求,有效地推动了福建海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涌现出一批多角度、多样式、多样貌表现福建海洋文化的文学精品,生动展现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弘扬了福建海洋文化,带给海内外读者价值引导、精神引领与审美启迪。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