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体育+”赋能 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茂群

高质量发展是体育产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从“村超”“村BA”“村VA”等乡村体育赛事旅游的火爆,到“边城龙舟”“岭南舞狮”等民俗体育旅游的复苏,再到“City Walk”“贵州攀岩”等户外体育旅游的崛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与边界不断拓展,呈现多元化、大众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作为体育元素和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绿色、低碳的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契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正处在从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型、体验型等方向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助推体育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呈依山傍海态势,可较好满足发展体育旅游所需要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在推动“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乐动八闽好心情”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省内各地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产业链上下游贯通的产品线和基础的配套,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等。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体育旅游经济路子,需要以“体育+”为引擎,赋能全省体育旅游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探索建立跨区域、跨产业和跨部门的规划类政策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引导体育旅游产业与服务业、农业、制造业等领域融合发展,以推动体育旅游资源、数据、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互通共享。体育部门可联合旅游、文化等相关单位,组建专门的“体育+”赋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机构,负责创新性政策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评估调整,以推动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协同实施和持续创新,确保政策体系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健全体育旅游产业创新激励政策体系。通过设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支持等措施,实质性地支持体育旅游企业进行创新技术研发和新型成果转化,以提高体育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数字赋能,深度开发全要素产品链条。体育旅游企业应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在加快新兴技术研发的同时注重成果的应用转化,以创新性技术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线上体育旅游公园与游客的“超级链接”,实现掌握和分析园区客流量、游客画像等数据,实现“智慧游”。将AR、AI等技术应用在体育旅游景区的游客服务与管理中,可提升游客的个性化体验,创新物联网技术在体育旅游设施中的应用,实现设施的智能监测与维护,提高运营效率。此外,积极构建以八闽文化为核心、体育元素为主导、休闲康养为目的、地域美食为特色的全要素体育旅游产业链条。力争将旅游消费与当地生活化场景紧密结合,形成自我与他者混融一体、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

再次,搭建利益共享平台。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业态,若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要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这就需要在空间规划、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等方面协调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围绕福州、厦门等省内主要城市,做到以体育旅游资源为纽带,以公共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完善旅游服务为保障,以旅游节点城市为载体,实现整体交通网络的联动发展与旅游资源的高效流动。另外,也可以搭建体育旅游产业的服务、发展、创新平台的形式,来保障资源间的有效流动,通过成立区域发展联盟轮流承接省内体育旅游大会、积极推进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引入区域性体育赛事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和优势互补的交流平台,以保障体育旅游市场的活跃度,推进跨界协同合作机制建设。用赛事点亮城市,实现城市和赛事之间的双向奔赴,让跟着赛事旅行成为新潮流,助力我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最后,完善与全产业链相配套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体系。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能有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型产业而言,既需要建立承担产业政策规划、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层面的高端智库团队,还需要完善自上而下的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对智库团队的支持,要保证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与在闽高校专家合作建构具有八闽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智库团队,通过规划建设、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打造良好的教育、文旅、体育、卫生、社会基础保障体系,以免人才流失。对从业人员培养体系建设,可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行业导师交流以及团队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体育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此外,政府、高校和企业也要创新合作模式,依托高校,共建体育旅游数字化实训基地,让学生掌握“体育+旅游+科技”的创新复合技术,获得临场实践的操作机会。积极举办“互联网+”主题的体旅融合创意大赛、主题论坛等,将理论素养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力争在福建省内打造出一条集教学示范、课程开发、职业培训、岗位认证、运用管理、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旅游产学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体育旅游产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