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好无价宝

□本报记者 储白珊 郑璜 潘抒捷

孩子们到常口村参观学习。本报记者 王毅 摄

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怎么转化为金山银山?将乐县常口村村民心里越来越有数了。

30多年前,村民觉得这山就是贫瘠的土上长了一堆竹子和树。现在,他们看来,山不仅是山,还是“绿色银行”。

差点卖了过河山

“喏,就是那座过河山,当年差点被卖掉。”金溪河畔,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指着对面山林说,“谁能想到后来它让大家见识了好空气也能卖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被绿水青山环抱的穷山村无水泥路、无新楼房、无路灯,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万元,村民买支笔、买个本子都要去供销社赊账。

1997年,周边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其中不少生产木筷。有一家企业看中了过河山上的天然林,开价20万元,想买下树木做木筷原料。

对穷怕了的常口村村民来说,“卖山”是最快的致富路子。可大家都清楚,过河山的山体多为坚硬的岩石,土壤瘠薄,很多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一旦砍掉,再难补植。

卖,还是不卖?村民的难题,最终被省领导的一次来访给破解了。

张林顺清晰地记得,1997年4月11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老村部。在聆听村民聊起村集体收入、村里发展思路时,习近平的目光越过金溪河,望向过河山上的树林。他若有所思,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你们要画好山水画,扎实抓好山地开发,做好山水田文章。”(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他还对村干部说,生态林业也是未来林业,我们要把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统一抓好,要把水土保持摆上重要位置,否则将来就会满目荒山、两手空空。

听到这番话,当时还是村干部的张林顺愣住了。“顿时头脑中好像嗡的一声,豁然开朗!”

过河山,不卖了!

打那时候起,守住青山绿水成了全体村民的共识。天然林一点都不能动,人工林合理采伐、科学补植。村里改制集体林权11396亩,占全村林权总面积的90%。

1999年,常口村制定了生态发展总体规划。此后20年间,村民根据时代变化,又先后3次对生态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改的是细节,不变的是对“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传承。

习近平同志的调研讲话精神,被常口村党员干部群众写进了村规民约。村里开始和上市林业公司开展合作造林项目,又利用水源、矿产等资源优势,采用合作共建方式,先后引进从事养殖、水电、木业等项目的企业。几年间,6家企业和常口村“牵手”成功,全村80%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绿水青山的新经济

常口村渐渐发展起来了。

其实,靠的还是好山好水好生态。

2012年,一家漂流企业落户常口,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3.2公里的生态漂流项目。常口村以优质的自然资源入股,公司每年10%的营业额上交村集体。

2019年,江西抚州人徐良辉看上了过河山脚下金溪河畔的气候,投资800多万元建起了脐橙生态种植基地。

“我们到处找生态好的土地。常口村的水土,我们找专业机构检测过。金溪水质好,常口村的土壤因为山林植被好,腐殖土多,有机质含量超过5%,是块种橙宝地!”他说。

2020年,常口成为“地票”试点之一,开展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村民又整理了不少闲置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里统一进行土地平整,租给徐良辉。

两年后,脐橙进入盛产期。在“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下,常口村村集体每年能从脐橙基地入账近120万元。而徐良辉不仅把全家人都带来常口村,这两年还进一步将脐橙基地扩大至4000亩,遍及周边4个乡镇18个村庄。

好山好水还引来了好药材。常口村后山的一片山林,6年前被省内一家中药材企业看中,村企联动发展起林下经济。

常口村投入了80万元,在村内(庭院)种了202株铁皮石斛(树株),打造50亩铁皮石斛和黄精套种基地。平日里,企业负责管理套种基地,村民则对村内(庭院)种植的铁皮石斛进行认养和日常管理,采摘的铁皮石斛归管护的村民所有。

“铁皮石斛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今年已经是第3年了。黄精要种4至6年,明年仅黄精的收益,就能给村集体增收55万元。”该企业负责人郭志鹏说。

这里的生态旅游发展红红火火。暑假里,前来常口村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村头“两山学堂”学习教育基地每天都人头攒动。孩子们在常口村村规民约碑前和初心体验馆接受红色教育,了解“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常口故事;在农民和研学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农事劳动。一天下来,收获满满。

点绿成金“碳”新路

岁月荏苒,风物变迁。被1.9万亩山林环绕的常口村,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92%。这里一草一木的“一呼一吸”,都在为村民“储存”财富。

因为这里的空气能卖钱。

将林木生长量换算成碳减排量,以“票”的形式发放给所有权人,就是碳票。2021年5月,常口村领到了全国第一张碳票。

这张编号为“0000001”的碳票,涉及3197亩山林,经测算监测期碳减排量为12723吨,总价14万元。

村民孙桂英的手机里,保存着当时分钱的快乐:“我家总共5口人,分了750元。”

晨曦微露时,张林顺喜欢去过河山走走看看。在一片15年以上树龄的树木前,他说,当初这些树木都是农家烧柴最好的材料,现在能长这么大,几名村干部铁定管不过来,靠的是村民的自觉。

“碳汇公司的工作人员测量树木胸径,把林木的蓄积量换算成生物量,通过方法学进行转换,最后算得它的碳汇量。”张林顺说,碳票每5年都会重新核算一次,只要保护好山林,每个树木生长周期的增量都会形成新的收益。

2023年,村里人均收入达到3.3万元,比1997年增长了15倍;村集体收入215万元,比1997年增长了70倍。日益壮大的村集体经济,让昔日穷山村华丽变身。

这几年,村庄统一规划设计,拆旧房建新房;电线“下地”,还建了公园、荷花池、沿河栈道等景观设施。村民把家里的柴火灶换成了燃气灶。燃气费每立方米4.3元,村里补贴3元,自己只掏1.3元。

藤蔓交织、流水潺潺,清澈的山泉流经常口村,滋润着每家每户。村民们用心装扮庭院、整理菜园,在“山水画”中添上了“工笔画”的细节,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富裕起来的常口村,还和周边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5个村组建联村党委,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联村实现党建联建、产业联抓、治理联动,仅脐橙种植基地就让陈坊、高山坊两个村每年增收数万元。

碧波逶迤,金溪河在岁月中静静流淌。过河山还是那座过河山,而常口村,已不是当年的常口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