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线,访实情。连日来,一场跟着问题走、向着困难行的“三进三访”活动,正在漳浦大地如火如荼进行着……
10月21日,一个历时18年之久的征迁赔偿“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破冰”源于一次临时接访。
“我有急事要反映!”7月15日,刚刚结束集中接访的漳浦县委书记陈爱棋,在信访室门口被一名银发老人喊住。
原来,老人姓蔡,他的房子2006年在麦市街中段旧城改造中被拆除,但他对补偿标准一直心怀不满,屡屡向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提出诉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18年来,老蔡成了信访局的“常客”。
面对“烫手山芋”,陈爱棋没有推脱躲避,而是与老人面对面交心,细致地听他表达诉求。他边听边记,从失地补贴、土地确权、农村低保等几个方面,用大白话讲清老蔡难懂的政策法规,针对老蔡所提出的补偿标准偏低及要求原址建房等诉求,一一当场作出解释,并承诺限期给对方答复。
接访结束后,陈爱棋立刻召集属地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求他们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全面分析研究当年拆迁政策,力争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为老蔡争取合法权益。同时,漳浦县及时组织工作专班,不厌其烦与老蔡进行反复深入的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老蔡最终解开了积怨已久的心结,心服口服地在协议上签字,久拖不决、历时18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在“三进三访”活动中,干部们进农家、访群众,进车间、访企业。其中,赤岭乡分管领导陈银发及卫健办工作人员下基层随访,了解到蓝燕玲符合扶持对象条件后,协助其上报县卫健局审核,确定为今年特困家庭女儿考上大学扶贫助学扶持对象。绥安工业区副主任吴少甫进企业随访中了解到,利奇公司试投产阶段需大量熟练工人,但现阶段处招工淡季,他们通过绥安工业区人社局和县人社局等渠道发布招工信息,助力企业招到部分务工人员。
如今,“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工作制度已在漳浦大地开花结果:盛唐、盈丰等8个小区“办证难”问题加快化解,成功办理个人不动产登记8826件;2019年遗留至今的金浦大道—港城大道连接线最后一户历史遗留征迁户终于转变思想,配合拆迁……一大批“骨头案”“钉子案”被顺利攻克。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干部已开展随访9306次,收集汇总问题3089项,当场解决1104项,乡镇层面解决1751项,提交县级层面23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