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11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漳州开发区:打造天空“无线”美

□本报通讯员 高立璇 记者 杜正蓝

现在走进漳州开发区白沙社区,会发现原来主干道旁杂乱交错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晰有序的线路布局,社区面貌改善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了保障……如此变化在开发区4个农村社区中悄然上演。

今年以来,漳州开发区以治“乱”、治“差”为重点,深入推进“四村共创”美丽社区摸排整治第二阶段工作。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的“三线”整治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私搭乱挂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带来的社区美观问题和安全问题俨然成了社区的“沉疴宿疾”。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漳州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加大力度,规划先行、试点整治、多方联动,掀起一场实打实的“空中清网仗”。

今年5月,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牵头组织4个农村社区,联合龙海移动、龙海电信、龙海联通、龙海广电、招商供电等运营主体召开工作协调会,并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各方职责。“四村共创”美丽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研判分析存在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思路,漳州开发区探索因地制宜的“三线”整治工作方法,率先在石坑社区鑫安小区开展试点,将计划蓝图转化为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景图”。

“按照‘横平竖直、捆扎齐顺、剔除旧线、整治飞线、管线成景’的标准,建立问题台账,推动整治任务分步开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原本‘蜘蛛网’密布的街道焕然一新。”石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试点的成功经验也为后续4个农村社区推进“三线”整治工作注入了“强心剂”。

社区“三线”历经陈年累积铺设,线路错综复杂,梳理整治极为困难。“走线”牵扯到住房外观,前期协调工作量大、难度高,很多线路处于带电及传输信号的状态,不仅要考虑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还需要及时处理电力中断、信号中断等问题。

在试点初期,社区居民对线路整治工作普遍存在顾虑,担心施工破坏自家房屋影响美观,或者对整治后的效果存在疑虑,不愿配合。加之涉及多个运营商线路,运营商间的配合又不够缜密,导致部分已切断线路迟迟得不到恢复,工作计划屡屡推延。

“协调各运营商并争取第三方紧急支援,在各运营主体、第三方抢修队伍、社区等多方协同下,‘三线’整治工作克服一系列难题,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面对线路老化、破损、乱搭、乱接等症结各异的“三线”问题,工作专班分工明确、“整”“管”并重,扎实推进规范整治工作。

记者在整治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利用技术手段,对老旧、破损的线路进行更换和修复,对凌乱的架空线缆进行梳理和捆扎,并及时拆除废弃的电线、电杆、箱体,确保线路合理布局。

截至目前,“三线”整治出动人数近600人次,投入资金近20万元,规范整治474处,线路乱搭乱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初步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店地社区、白沙社区、大径社区已全部完成主次干道的“三线”规整工作;石坑社区正在稳步推进剩余街头巷尾“蜘蛛网”的整治工作。

“现在的线路规范了很多,看着舒心,也更安全了!”店地社区居民黄女士为整治后的村容村貌点赞,她表示,之前各种线缆低挂垂落,不仅影响美观,每逢风雨天气还会担心存在安全隐患,现在视野开阔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提升了。

下一步,漳州开发区将持续推动“三线”整治工作,深入大街小巷实现精细化治理,从“里”到“外”建设美丽社区,带动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巩固“空中清网仗”整治成效,共同助力人居环境颜值、安全双提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