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11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尝出新滋味 引领新“食”尚

□本报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张小惠

参赛师生在展位前品尝龙文本土食品企业产品。赖杰 摄

一块块曲奇镶嵌上闽南的特色花卉,上演了一场舌尖上的花朵盛宴。赖杰 摄

近日,第一届“龙文杯”福建省食品创新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赛事期间,共收到来自我省18所高校提交的124份计划书,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

食品加工是漳州市龙文区两大重点产业链之一。龙文区现有食品企业250家,已形成以宏香记、含羞草、小白心里软、烘焙村、向阳坊等特色知名品牌,大闽食品、东方食品、百威雪津、顶津食品、景田食品饮料等优势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如何赋能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龙文区以食品创新大赛为载体,推动企业需求侧与院校创新供给侧精准对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食品产业提质增效。

舌尖上的文创

色彩艳丽的三角梅、栩栩如生的水仙花、造型独特的刺桐花……一块块曲奇镶嵌上闽南的特色花卉,上演了一场舌尖上的花朵盛宴。

“这不仅是一款高颜值的饼干,更是闽南文化的传播载体。”来自黎明职业大学的黄丽熙团队研发的花卉曲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这款历时三个月研发出来的饼干巧妙地将厦门市花三角梅、漳州市花水仙花、泉州市花刺桐花等闽南特色花卉元素融入曲奇的造型中,通过精湛的裱花工艺,打造出花卉造型曲奇。

“有一次我漫步在街头,不经意抬头看到姹紫嫣红的刺桐花,便萌生了灵感。”谈起创意来源,就读食品智能加工专业的黄丽熙说。

为了符合年轻人追求低糖、低热量的需求,黄丽熙改变传统曲奇大量使用面粉和高糖成分的做法,改用低糖白芸豆沙作为主要原料,降低产品的糖分和热量。

近年来,“舌尖上的文创”正在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网红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文化创意买单。文创食品屡屡成为热门,折射出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

在龙文区工信局局长林加德看来,以高端休闲为定位的龙文食品更需要这样的文化创意。这次比赛中,很多参赛选手都把文创理念融入到食品的设计当中,让大家眼前一亮,而这些创意金点子,将为龙文区的食品企业提供很好的借鉴。

玩转国潮养生

从简单的白开水泡枸杞到花心思钻研各类养生美食,眼下,养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当代年轻人正身体力行地成为养生界的“主力军”,探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参赛选手也瞄准“国潮养生”这一风口,研发出了各种药食同源的产品。

“这款八珍鲜花饼干传承了八珍糕的传统配方精髓,以八珍粉为基础,创新地加入蝶豆花、零卡糖、芝麻等现代烘焙常用原料,既保留了传统药膳调理脾胃的功效,又增添了新的风味和口感,使产品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唐坤是黎明职业大学食品智能与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他看来,药食同源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于是便萌生了将八珍粉作为产品原料的想法。

唐坤说,起初他们团队的想法是把八珍粉作为主料,但是制作出来的饼干口感不好,有一股中草药的味道。经过不断试验,最终将八珍粉与面粉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他们还将三色堇和蝶豆花镶嵌在饼干上,提升饼干颜值。

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蒋天晴团队则将《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与现代黑巧克力制作工艺相结合,研发出“植养红楼”素食黑巧,让巧克力具有独特的中西合璧风味。

蒋天晴说,时下复刻《红楼梦》美食在抖音上火出圈,他们由此产生灵感,将枣泥山药糕的山药枣泥馅料融入产品研发中,并选用燕麦奶代替牛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在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倪莉看来,本届食品创新大赛为食品企业与高校师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能激发企业创新灵感,助力企业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这次创新大赛中,有两款获奖产品打破了传统肉干脯类产品的原料局限,创新推出了百香果风味和菠萝风味,为我们今后开发更多健康与美味兼具的产品提供了新思路。”漳州市宏香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冰说,目前宏香记的产品多为传统的五香、沙嗲、蜜汁等风味,百香果、菠萝具有独特果香与酸甜风味,与肉类的结合可在口味上有新突破,满足消费者对于新奇、清爽口味的需求,使产品口味更加多元化。

陈雪冰表示,此次创新大赛的参赛选手基本上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更了解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宏香记将通过关注这些参赛作品,进一步深入了解年轻人市场,研发出更符合年轻人口味和消费习惯的产品。

赛事期间,龙文区还组织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一行先后到福建优思麦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宏香记食品有限公司、大川(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与企业负责人互动交流和探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