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纵深推进改革”“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如何进一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通道功能,提升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全面深化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目前我省已实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全覆盖。但目前医共体内部依旧存在着“医而不共”的情况。省政协委员、仙游县总医院院长李航表示,乡镇卫生院间医疗资源共享不足成为制约其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李航建议,应该进一步建立灵活的利益分配机制,打破资源流动的壁垒。同时,鼓励卫生院之间开展互利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进入新时代,面对多样化需求,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目前,福建可提供托育机构已超3000家。“托育机构的逐步设立为广大家庭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从教30多年的省政协委员、福州市旗汛口幼儿教育集团园长林宁宁表示,在保障托育服务质量的同时,合理的收费标准等机制尚未制定,造成了托育市场的混乱无序。林宁宁建议,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类别,发挥公办幼儿园学位富余、师资力量强、基础硬件好的优势,培育打造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开展托育服务成本核算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建立收费监管机制。
我省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过程中,将优化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环境作为重要一环。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更高维度开放的营商环境。省政协委员,省高科技商会会长、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魏成生建议,司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有效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免罚轻罚清单要简明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让执法人员用得上,让群众看得懂,保护企业积极性。
当前,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省政协常委,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宏德盛(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向凯建议,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促进中印尼食品标准互认,合作制定可持续发展标准。优化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南北向联系,快速连接江阴港城和元洪投资区。推动江阴港区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临港经济。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最新投资需求信息、国外法律法规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培训服务。
海外侨胞是我省发展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力量,侨智资源更是推动福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宝贵财富。省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俞凯建议,在省内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市县进行试点,建立侨务工作服务中心。探索在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设立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和侨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服务点,加强华侨先人侨厝侨坟的保护,以“情”引侨,吸引华人华侨回归。
福建自贸区挂牌成立10年来,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但货物贸易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与上海、广东、天津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仍有差距。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叶玲建议,推进闽台产业融合、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支持大嶝、平潭打造台湾中小微企业开拓大陆市场的首选平台和台湾商品集散中心;探索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方法、外汇收支等管理机制,推动企业资质认证、信用查询和信用担保等规则国际互认;优化跨境金融制度,加快跨境金融合作,探索放开资本项目,促进外资企业引进来和中资企业走出去;加快自贸区扩区提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会展服务等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