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4版:奋勇争先 再上台阶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做好“海”的文章迈向共同富裕

——访全国人大代表林华忠

本报记者 刘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感到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东山县澳角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华忠告诉记者。

澳角村三面环海,地理位置独特。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角村考察,亲切看望村民。

“看到乡村发生巨变,得知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总书记感到很欣慰,强调要做好‘海’的文章。”谈起向总书记报告的难忘场景,林华忠心潮澎湃、语气激动。

“我们村向海而生,也因渔而兴。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渔业带来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林华忠介绍,过去开木质渔船,现在开钢质渔船;过去只能在近海捕捞,现在挺进“深蓝”,搞起深远海捕捞;过去渔获只能就近消化,现在借助电商就能“游”上全国各地的餐桌。

在林华忠看来,迈向共同富裕,就要深挖大海潜力。“我们立足丰富的文旅资源,对整个村庄进行了系统规划。通过提升景点、改善环境,澳角村从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迷人的旅游胜地,获得了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绿色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林华忠说。

“村庄在发展过程中,良好的乡风民俗也要跟得上,这样好日子才能长久。”林华忠认为。在村委会的倡导下,“下海能捕鱼,上岸能写诗”成为澳角独特的渔村文化。村里还成立了“小海燕诗社”,把诗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到目前,澳角村的渔民诗人已出版个人诗集12册,全村诗歌爱好者达100人。

“海”的文章越写越好,澳角村走出了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如今的澳角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2024年,澳角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比2023年翻了一倍;村集体经济收入24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今年,我们还准备建设国家中心渔港,不断夯实远洋捕捞的基础。”林华忠说,“村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的美好生活照进了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澳角村而言,碧海银滩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林华忠表示,这些年,村里下大力气推进海域生态治理,规范近海养殖管理,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机制,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林华忠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更需要上下联动,形成共识。要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全社会一起认识海洋、关心海洋、守护海洋。”全国两会上,林华忠就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建言。

林华忠建议,沿海地区道路建设要坚持雨污分离,生活污水要集中科学处理、安全排放,加强节能减排,减轻海洋酸化压力;进一步完善海洋生态治理机制,加大海漂垃圾整治清理力度,设立专班队伍、专项资金,确保海漂垃圾清理工作常态化;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为海洋发声,传播海洋环保的理念‌,凝聚广泛参与的更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对乡村全面振兴、海洋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林华忠坚定地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