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养老服务,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
秀屿区是联合国老龄所认证的“世界长寿乡”,老龄人口众多且辖区百岁老人人数居莆田市之首。其中,在“全国民营医疗之乡”秀屿区东庄镇,因大部分家庭中的青壮年常年携家眷在外经商办企,留守老人多,同时,这些在外莆商荣休后选择返乡居家养老,逐渐形成了全镇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比例过半的格局。
2023年,秀屿区携手莆田移动以东庄镇苏田村为试点,启动莆田市首个“5G+智慧养老”项目,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政府出力、企业让利、社会助力的运作模式,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群体安装智能监测终端设备,形成智慧安防、智慧健康、智慧服务等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乐享稳稳的幸福感。
智慧安防守护
“全是‘高科技’,孩子说可以经常在手机上看到我们老两口的生活动向、作息情况,我们也很开心。”说起家中添置的几个“新装备”,80岁的卓瑞兰老人十分满意。
卓瑞兰和82岁的老伴住在苏田村田厝,二人相依相伴,孩子均在外省务工,平时极少回来。不久前,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两口安装了床头一键呼叫按钮、健康睡眠监测床带、防跌倒探测雷达和一款可以双向视频通话的康养摄像头。
设备顺利通电、上线。与此同时,东庄镇苏田村智慧养老服务调度平台、“闽善行・968656调度平台”同步接入老人的监护信息——借助睡眠监测床带,可以实现心率、呼吸实时监控,夜间离床未归预警,每日睡眠质量分析等功能。
“良好的睡眠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获取老人睡觉、起床时间,夜间睡眠质量,心率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数据,从而形成老人睡眠规律异常提示、夜间异常离床信息、生命体征异常提醒等,并建立预警界线,‘无声’守护老人健康。”莆田移动“5G+智慧养老”项目负责人徐震告诉记者。
夜间有了智慧健康管理,白天也有“不掉线”的精准守护。借助防跌倒探测雷达和康养摄像头,子女可以随时在小程序上查看家中老人所在位置,并通过摄像头开启双向互动,让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也能获得“屏对屏”的情感慰藉。此外,摄像头还有定时提醒功能,为高血压等基础病老年患者长期按时服药提供干预与保障。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装置,不仅给老年人带去满满的安全感,也给身在异地的子女送去“定心丸”。数据显示,平台投用以来,累计提示异常事件15674次,办结率99%,满意度100%。
截至目前,苏田村已实现85周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独居老人智慧养老服务全覆盖,眼下,这项工作在东庄镇全面有序推进中,全镇已有200多位高龄老人接入日常监护,覆盖22个村居,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上门探访服务
3月20日,临近晌午,苏来春家里来了一个“老熟人”——苏田村党支部书记苏冬梅。“叔,晒太阳呢,看起来精神很不错。”带着满面的笑容,苏冬梅跨进了门,“最近睡眠可以哦,每日早睡早起,我们在后台能看到,必须夸夸您!”
苏来春今年已是95岁高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五兄弟分家不离家,住在村部附近并排的洋楼里,日常有子女照料。前来探访他的苏冬梅既是村支书,也是苏田村第12单元的单元长,村部周边的高龄老人身体如何、性格如何、家中情况,她都门儿清。“这一片是我的‘责任田’,在村部办公期间或者上下班途中,我抽些时间,就能对几个高龄老人、重点关注对象做个‘家访’,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新的需求。”苏冬梅说。
居家养老新技术、新方式的背后,还有一群人通过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传递科技的人文温度。
去年10月的一天早晨,调度平台显示村里的高龄独居老人吴奶奶比平常晚起了一个小时。这一提醒跳动后,苏冬梅当即给吴奶奶拨去电话,电话那头老人声音疲惫,说自己“头晕无力”,15分钟后,吴奶奶的互助户主带着村医抵达,原来吴奶奶是夜间发了高烧而不自知。经过诊疗,老人很快康复。子女也在村干部的提醒下,当天从福州返回照看,事后还专程前往村部致谢。
设施走在前,服务跟得上。去年来,苏田村配套建立“网格长、单元长、助老员、互助户主(党员/村干部/热心邻里)”四级联动保障机制,一旦触发健康安全报警,在家属无法处置的情况下,后台将第一时间通知联动保障人员,打通动态监督管理,由就近的互助户主或其他保障人员到场处置,以联动保障人员和紧急联系人“双预警”为老人居家安全配上“双保险”。
“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要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模式,助力养老服务力量下沉入户。”东庄镇挂职党委副书记韩许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在“智慧化”发展的同时兼顾“适老化”,同时将养老服务基础数据接入“全市一张图”平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破解乡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