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10版:厦门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聆听一粒种子的欢歌

□报业集团记者 邓婕 通讯员 梁农 文/图

棠潮园艺与全球知名育种企业合作,将“厦门智造”的花卉新优品种推向全球市场。

近日,中厦种籽公司技术员在育种大棚里进行青花菜种质资源亲本转育。

农作物种业是厦门现代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市持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1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1家。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农作物种子种苗年销售额5.5亿元,“厦门种子”在全国打响品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厦门已正式实施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今春,记者走进厦门的田间地头、实验室,追寻良种的诞生过程,探寻厦门做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决“芯”。


强科技——

分子育种打造“高富帅”新品

花椰菜种子是厦门的一张农业名片,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六成。提到花椰菜种子公司,人们总会提到“中厦”。

走进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的育种研究大棚,育种专家正在给早熟花椰菜做杂交人工授粉,他们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密切追踪花椰菜苗的生长动态。“经过30余载的潜心钻研,我们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椰菜种子,彻底替代了洋种子。”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条兴奋地说。

当种子跨越国界,远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也带回了国际农业信息风向标——用科技手段提升育种效率势在必行。

为此,洪金条主导建设生物分子实验室,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对传统育种方式进行革新。凭借这项前沿技术,能够在早期就淘汰不具有抗病基因的植株,大大提高了选择效率,加速花椰菜品种的培育进程,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打造更多“高富帅”品种。

尝到科技赋农甜头的中厦,在翔安区大帽山筹建占地超500亩的种业产业创新中心。未来,这里将打造种业加速器,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要素进行智能化调控,加快农作物的育种进程。

发展涉农领域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有过硬技术支撑,还需厚植敢于创新、实践运用的思维。近年火热的“大数据”“AI算法”“分子生物学”“雄性不育法”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厦门精准农业、科学育种、保护种源等工作带来新机遇。

厦门农运来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传统苦瓜育种上灵活采用“四交种分离法”以及“回交”“测交”“远缘杂交”等育种技术,利用厦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一年可以对苦瓜基因亲本进行4次重组杂交分离。农运来在苦瓜领域处于行业前三,已经在全国建有除厦门以外的6个产品试验示范点,在第一时间对产品的适应性抗性等作出科学评估。

多年来,厦门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创新科企合作育种机制,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建立4个育种创新研究院,大力支持育种创新研究攻关,龙头企业中厦还承担了国家花椰菜育种攻关项目和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支持厦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累计实施市级种业科技创新项目10个。

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培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花卉新品种65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24个,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的蔬菜品种18个,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的水产新品种3个。

育优品——

基因优化铸就“名特优”标杆

“我们今年选用的甘蓝是新品种‘农友珍恬’,预计每亩产量能达4000公斤。”同安区莲花镇菜农高亚锋说。

高亚锋去年开始与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合作,以订单形式购买“农友珍恬”种子。“农友的种子在抗病和品质方面都很有保障。”他说。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过6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5%~8%。”农友种苗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陈金龙介绍,公司的明星产品“农友珍恬”甜度高,是普通甘蓝甜度的2到3倍,成为许多种甘蓝农户的首选。

作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企业(福建省仅有3家),农友种苗公司在厦门、合肥、西安设有3个研究农场,每个农场都有一个5人的研究团队,每年从500多个杂交组合中挑选“表现好的”品种试种,直至向市场推广。

距离高亚锋的田地不远处,是即将投用的农友种苗厦门研究农场,一块块试验田排列整齐,土壤里插着标明品种的“身份牌”,这里在进行优质高产抗病花椰菜新品种的筛选试验。

“只有严选每一粒种子,严格监控生长过程,才能育出好品种。”陈金龙说,30多年的坚持,农友发表的优良品种已逾800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品种合计82个,种苗年营销额超过1亿元。千禧小番茄、小兰黄肉西瓜、玉姑甜瓜、美浓甜瓜等名优蔬果畅行全国市场。

作为滨海城市,厦门农用地稀缺,种子年销售额5.32亿元,仅占全国5%,但在种业领域却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原因在哪里?答案是过硬的种子品质。

厦门大学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团队扎根科研一线40余年,成功育成“佳禾早占”“佳辐占”“佳禾165”等15个优质稻新品种。其中,“佳辐占”凭借出色的品质,长期作为福建省优质稻主栽品种,并推广至广东、江西等省份,累计推广面积1200多万亩。

厦门华泰五谷种苗有限公司选择在海拔千米的同安军营村建设高山育种基地,一年可以多种两季,5年就培育出新品种。其中,新品种“华泰甜216”和“华泰甜325”“华泰甜329”荣获中国种子协会天津鲜食玉米大会一等奖,这是中国鲜食玉米育种界最高奖。

厦门还大力引进培强企业,棠潮园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与全球知名育种企业德国班纳利种子公司合作,将“厦门智造”的花卉新优品种推向全球市场;厦门和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培育的“甜格格”“红玛瑙”等22个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种苗还出口到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

重谋划——

精准施策赋能“全链条”产业

意大利的全自动精准育苗播种机、以色列的节水喷灌设备、荷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调节遮阳的智能温棚……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令人眼花缭乱。

公司创办人康英德是一名“农二代”,海外学成回来后,抱着“培育出中国好苗种”的信念创办了百利种苗,通过“良种+良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种植的品质和效率。

茄子、黄瓜、番茄、苦瓜、辣椒……一个个玻璃育苗棚里,不同的时节培植着不同的蔬菜种苗。这些种苗长成后,再被分批运送出去,栽种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经过几年的发展,百利种苗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数亿株,在福建省内占了近60%的市场份额。

从心怀忐忑创业到育成南方首屈一指的蔬菜种苗企业,康英德深深感慨道:“这离不开厦门市、同安区两级政府的扶持。”

2021年以来,厦门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扶持种子种苗企业开展基础设施和育种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流转农用地约1500亩用于育种研发和种苗生产,全市现有各类种业基地面积近3000亩。成立厦门市农业信保基金,将种子种苗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出台《厦门市扶持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措施》,从支持成立育种创新研发机构、优质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生产、“走出去”开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六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21—2024年全市共完成扶持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发展项目31个,扶持种业企业项目资金749.75万元,有力地推动厦门种业加快发展。

去年6月,《厦门市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实施,为全面提升厦门市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绘制了“设计图”。

根据《行动计划》,厦门将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关键,以种业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促进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厦门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精准的一揽子政策,让种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细分领域不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农作物种子方面,厦门花椰菜种子约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优质西甜瓜、小番茄种子约占国内市场20%的份额,苦瓜种子约占国内市场25%的份额,鲜食玉米种子约占国内市场10%的份额。花卉种子方面,秋海棠品种、繁星花品种、欧洲报春品种约占国内市场50%的份额,蝴蝶兰种苗约占国内市场18%的份额,以铁皮石斛为主的药用花卉种苗产量达5000万株以上,居全省首位。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