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王 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校因党而立,服务于党的发展是党校的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必须精准定位于党的领导方向。

◆为党育才紧扣党之所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就是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的中国人民,将共享现代化成果。如果没有共产党的组织保障,这种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将无法实现。各级党校在干部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指引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政治主张,它既具有现实可行性,又塑造共通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张力,也找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共通的真善美,呈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入党校课堂,既要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方法论,更要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升华理想信念、精神境界的世界观。党校的世界观教育能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跃出日常工作的经验化倾向,这也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程中,党校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所在。

◆为党发声推进理论创新

党校为党育才的质量同步于理论研究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各级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校,在理论研究上必须依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革命史已明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校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发现共产党执政规律并提炼理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特色,党校理论工作者应依据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积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

◆为党献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既要求党校在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理论研究上高质量地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也要求党校在对策研究上,高质量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在建设社会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征程中,高质量发展是主题。

高质量发展不是投入与产出的线性逻辑结果,尤其是高科技创新的全景式展开,既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持,也需要市场竞争的动力,还需要研发者关心人类未来的情怀。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涵之一。党的二十大指出,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归宿。没有高科技创新就没有高质量经济发展,没有高质量经济发展就没有高质量民生。基本经济制度设计关系到多元聚力与人民至上的契合。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面临制度设计上的挑战,如何跳出市场化就是西方化的窠臼、如何协调效率与公平、如何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等等。化解这些挑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色。

(作者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