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岩学院: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入选“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扶持高校和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专项奖”;投资运营的大学科技园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22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近年来,龙岩学院坚持“立足龙岩、融入龙岩、服务龙岩”,大力推进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对接龙岩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接人才需求

以校企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为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龙岩学院以校企合作共建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深度融合,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一是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依托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优势与作用,以校企合作共建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在加强现有6个产业学院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3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其中,“专用机械装备学院”成功获批福建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2020年以来,校企共同申报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47项。二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进一步探索以新技术、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合作实习实训模式,校企共建教师培训基地30个、实践教学基地366个,与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企业联合打造5个校企一体化实训平台,共同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红土特质的“四得”人才,有力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三是校企共建学科专业。围绕龙岩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邀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代表,为学科专业把脉,共核减11个与地方经济匹配度不高的专业,增设3个适应新兴产业布局的专业,培育建设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如学校与闽雄生物科技、傲农集团等共建兽医学学科,聚焦畜牧产业需求,共享共建生猪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科研平台,加快培育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点;与龙净环保、龙合智能等域内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共建机械工程学科,围绕龙岩市专用装备产业特别是环保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发挥双方科研创新优势,合作共建省级专用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焊接质量智能评估重点实验室等,做优做强机械工程学科,进一步服务好龙岩机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科研需求

以校行协同强化科研成果的“贡献度”

学校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打造“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三个平台,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生态。一是打造多方协同创新平台。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成立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参与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围绕龙岩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对接服务,调研企业170多家,对接服务产学研项目76项,累计资助482万元,项目总经费达2922万元。同时,以奇迈科技创新基金为载体,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26项,累计帮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22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制定企业标准7个,申请软件著作权32个,开发新产品39个、新工艺14个。学校还在与省科技厅联合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的基础上,试点与市科技局、新罗区工信科技局等设立联合创新项目,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提升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与新罗区工信科技局设立联合创新项目,立项16个,经费140万元。二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出台《龙岩学院横向管理办法》《龙岩学院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修订)》等政策文件,简化科技成果确权程序,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近三年,依托校技术转移中心促成交易项目数318项,促成合同成交金额5307.88万元,累计新增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项目共683项。如郭玉森教授团队的专利“矿用充填密闭材料及制备装置”荣获福建省专利奖三等奖,成果应用于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年来,公司累计产量高达378万吨、新增销售额103343万元、新增利润35463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福建龙新三维阵列科技有限公司王思博总经理作为我校客座教授,联合我校共同申报的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学校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三是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与市科技局及各县(市、区)共建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开展人才引进、科企孵化、技术合作等125项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新增授权专利328件。大学科技园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22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对接社会需求

以校地融合输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使命所在,也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聚焦乡村振兴,为政府谋可用之策。成立古田乡村振兴学院,古田乡村振兴学院主动下沉基层,与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为苏坂镇黄地村、小池京源村等多个村庄开展规划服务,积极为上杭县苏区烈士设施保护规划出谋献策;致力省市政策参谋,累计咨询经费超过200万元。《端牢粮食供应饭碗丰富提升“大食物”粮食品类品质的建议》等咨政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等多位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022年,古田乡村振兴学院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首批培训机构。二是聚能科技服务,为企业送急用之技。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基层”“千名专家科技服务社会”活动。深入实施“产业团队服务地方”活动,成立材料成型技术研究创新团队、专用装备智能监测与控制团队等5个服务地方产业团队,选派省、市级科技特派员400多人次,如化学与材料学院童长青教授团队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铜合金带材,在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下游的40余家企业得到应用,带动企业三年增产3700余万元。“高性能高精度Cu合金带材的研究与产业开发”获中国发明协会2021年度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团队,1名科技特派员获得福建省科技厅通报表扬,2项省级科技特派员典型案例获得表彰。三是聚力创新创业,为社会发展育可用之才。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龙岩)为载体,开展创业者培训2000多人次,成功孵化项目70个,助力在校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如学校2022届毕业生徐钧华,利用数字媒体手段,创办知华国潮汉服摄影工作室,传播传统汉服文化,获评教育部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

龙岩学院校长邹卫东表示,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将龙岩学院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聚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加快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助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输出更强大的“高校动能”。

(吴钒珲 黄德民)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