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莆田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遗余力保护红色文化

□莆田观察记者 陈汉儿 实习生 徐舜贞 黄益琼

修缮一新的苏华故居 徐舜贞 摄

春日的早晨,记者驱车来到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远处青山隐翠、烟岚缭绕,近处溪水流淌、落英缤纷,革命先辈苏华的故居就藏在这如画山水间。

苏华故居建于1920年,这里是当时闽中游击队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根据地,历经风吹雨打,逐渐老旧破败,透风漏雨。2020年10月,莆田启动苏华故居暨苏华革命事迹陈列馆修缮工程,以老砖老瓦的传统工艺,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古厝肌理,重现苏华故居完整风貌。

萩芦镇组织委员刘兰萍说,为了尽可能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萩芦镇提前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在认真研读苏华事迹史料的基础上,广泛走访专家学者及苏华后人等,历时一年辗转仙游、福州、永泰多地,一点一滴收集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老照片、老物件,才有了现在陈列馆中展出的信件、相片和文件拓本等宝贵的图文资料。

作为闽中革命的摇篮,莆田“一县四区”都是重点老区县(区),全市拥有32个老区乡镇、539个老区村,现有革命遗址222处、列为革命文物保护59处。2020年以来,莆田市高位推进老区扶建工作,推动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不遗余力,设立市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三年期共计1500万元,按照先行保护、逐步修缮、长效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对陈国柱故居、中共闽中特委遗址、苏华故居等30个重要党的机构旧址、人物故居、活动地、战斗遗址、纪念设施等红色文化遗存进行修缮保护、事迹展陈。

位于秀屿区东峤镇的三座厝是我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为珠江联络站旧址。经过连年修缮维护,这一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巍巍古厝面貌焕然一新。近日,厝外大埕已完成石砖铺设,周边350米防涝水沟环绕,院内绿植点缀,门窗换新,防腐防虫工程都已到位。

“三年来,莆田市民政部门通过对30个红色文化遗存修缮保护和管护利用,有8个革命遗址被列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接受群众参观人数超13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莆田市民政局老区建设科科长郭志轩介绍说,今年莆田市延续设立专项资金3年,市民政局将统筹190万元省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和5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继续对五座厝交通站、涵江联络站、闽中海上游击队等8个红色文化遗存进行修缮提升,做好其他26个红色文化遗存的管护利用,同时创新展示手段、增加体验项目,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助推红色文化产业更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