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化营商软环境 拼出发展硬实力

□王敏霞

省委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来,省内各地都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作为位列全国第四的县域经济强县市,晋江再次吹响号角。当地在日前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提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通过优化营商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好,则人才进、项目聚、企业兴、发展旺。改革开放以来,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晋江坚守实业,在市场浪潮里逐浪前行,如今拥有7000多亿元的工业底盘,超26万的市场主体,规模以上企业2300多家,上市企业50家,涌现出安踏、恒安、特步、盼盼、百宏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纺织、鞋服2个超千亿元产业和建材、食品2个超500亿元产业,同时还建立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可以说,晋江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

当然,如今各地都很重视营商环境,谁能从“营商”到“宜商”,从企业个体的便利性到着眼整个私营企业行业的发展,谁就能抢占先机。此次,晋江紧盯“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县市”目标,部署专项行动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出台政策包。细细梳理,无论是18个行政部门携手打造智慧高效、便利透明、精准主动政务服务的超越工程,还是强化要素、夯实保障的支撑工程;无论是政法体系联盟式护企,还是聘请35名各行业体验官等,相关改革措施相比于一些地方的“部门作战”“项目思维”等特点,更加“系统集成”,也更具“用户思维”。其目的只有一个: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振民企信心,竭尽全力支持民企发展。

让企业敢创,也要让干部敢为。在一些地方,有的党员干部因为“没规定”“拿不准”,开展工作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很多招商引资、改革发展的良机也就此错过。因此,晋江同步发布的“推动落实‘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求的八条措施”颇为引人关注。这些措施针对政企互动、政商交往予以正面回应、树立导向。比如,对为企业发展站台发声、纾困解难,以及聚侨引侨、诚信发展等“必须做”的事积极支持。对通过“早午晚”餐叙形式与企业家交流互动、参加企业组织的公开商务活动、“走出去”招商对接、拜访海内外乡贤、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等“倡导做”的事明确鼓励。对“不能做”的事坚决禁止,让党员干部清楚纪法边界在哪里、底线红线是什么,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也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企业善拼敢创,需要党员干部亲清有为。争优、争先、争效,政企合力,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晋江的做法值得借鉴。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