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与月亮

□汪震国

夜已深了。敲下最后一个字,关了电脑,关了台灯。回身突然看到一窗子明晃晃的月光,才想起今天是农历十六,正是满月的日子,于是便摸黑来到阳台上。

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上,明晃晃的月色像水银一样流淌着,一直浸漫到天边,稻秧、野草、果树,都镀上了一层晶莹的亮色。月光下的山村,有一种梦幻之美,旷逸而朦胧。我在心里轻轻地问自己,有多少时间没有抬头望月了?一阵羞愧之感顿时从心头轻轻掠过。

有朋友知道我整天忙于读书与写作,便问,现在读书还有什么意义?曾经与我一样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他,说自己早已忘记了文学是什么东西了。我明白朋友是在开玩笑,但我还是通过微信给他发了一段麦家说的话:“文学到底是什么?文学就是夜晚里的月光。你说月光有什么用?世界上的万物离不开阳光,如果没有阳光肯定生存不下去,但如果没有夜晚,没有月光,所有的东西照样可以生存得很好,不会有哪一种植物、动物会因为没有月光死掉。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月光,虽然所有东西都活着,很健康,但是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的单调、寡淡。”

麦家把文学与月亮连接在一起,是个很好的比喻。在常人的心目中,文学与月亮都是无用的东西,所以有的人一辈子不会低头去读一本文学书籍,也不会抬头去望一望月亮。殊不知在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恰恰是月光的照拂。有人曾说过,孤独的夜晚,需要月光的照临;团聚的夜晚,需要月光的照临;思乡的夜晚,需要月光的照临;还乡的夜晚,需要月光的照临;怀念的夜晚,需要月光的照临;缠绵的夜晚,也需要月光的照临;喝酒的夜晚,需要月光的照临;没酒喝的夜晚,更需要月光的照临。人生最困难和最快慰的时刻,都需要一缕缥缈的月光,从云端垂怜下来,映照一扇窗户,或是一湾溪流。不论世界如何变化,只要天上有一轮明月相伴,天下的游子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同样的道理,一本好书一旦进入你的生命,就会成为你的情感和审美结构的一部分,并在最深的意义上构成你的自我,成就你的人格。我相信,读过唐诗和没有读过唐诗的人,举头望的虽然都是一轮明月,但他们内心的感受是绝对不会一样的。好的文学和好的艺术作品,都有这样迷人的力量。人生之所以美好,生命之所以值得我们留恋,正是因为有着众多能唤起我们生命萌动、感知岁月节律的美好事物。一个人不能只迷恋于口腹之欲,还需要有一轮能消解日常琐碎的月光,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从而获得在大地之上永恒存在之感。寒山子有诗曰:“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与寒山子一样,心里都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只是因为有没有书香的浸润,有的人能够看见,有的人始终没发现罢了。

我又读了一遍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每读一次,我都会再次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因为生活的忙碌,而忘了“抬起头来看看月亮”。记得作家伍尔芙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写下了“让自己灵魂中的孱弱和陈腐,土崩瓦解”这样一句切身感受。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会给人以快乐,更会给人以痛苦。因为伟大的书往往会走向你的内心,走到灵魂的深处,让你触摸到真实的自己,并感受到切实的疼痛。虽然这种疼痛让你不安,让你难受,但是难受过后便会觉得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从而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认真的审视。《月亮与六便士》一百多年来之所以始终受到读者的欢迎,原因也许就在于它击中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个隐秘的痛点吧!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