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村级巡察“连城实践”的启示

□本报记者 张杰

在连城采访期间,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记者心头:一个原来政治生态基础并不是非常好的山区小县,为何敢于“吃螃蟹”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巡察全覆盖?我们究竟要向“连城实践”学什么?

经过几天的采访,答案在记者的脑海里逐渐清晰:在学习村级巡察全覆盖这种具体做法外,更应该学习当地强烈的政治担当和痛下“猛药”去除沉疴的勇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基层草根式的创新智慧。

2016年9月,连城村级巡查试点刚启动之际,当地塌方式腐败窝案的冲击波仍在,其对当地政治生态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明明知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启动村级巡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但当地还是毅然决然启动了这项工作,归根到底在于当地党委政府强烈的政治担当和面对腐败敢于作为的勇气。

而随后的事实也证明,敢于下“猛药”去除沉疴,将带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最终会演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自2018年起,连城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之一。综观连城村级巡察从试点到实现全覆盖的过程,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无论是启动试点还是制定、逐步完善村级巡察制度的方案,到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村级权力运行及监督机制,无一不是建立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而在这一过程中,基层草根式的创新智慧更可圈可点。如村级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级巡察采取“巡乡带村”、乡村同巡等等,这些措施把原来已有的制度进行完善、整合,实现监督、巡察手段的上下左右贯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闪烁着基层草根式创新智慧的做法,堪称“神来之笔”和精髓所在。在全党、全国正在大兴调查研究的当下,希望这样的创新来得更多、更猛烈一些。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