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李渊财:让非遗龙艺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林泽霖 文/图

李渊财与他制作的龙艺模型

“你看!这龙艺真漂亮!”日前,一条长20多米的龙艺模型在平和县文博中心展出,吸引许多群众前去观看。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起源于明朝,已传承400多年。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传统舞龙。龙段由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块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个5至8岁少女或少男,按戏曲人物打扮,称“艺旦”。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平和县城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艺闹元宵”民俗踩街活动。平和人扛着精心制作的龙艺,穿梭在县城的各个主要街道,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条龙艺模型长约20米,虽是模型,但在造型、结构和材质上基本与元宵踩街的龙艺相同,只是体积和长度小了许多。这条缩小版的龙艺是由当地知名的龙艺扎制师、书法家李渊财制作的。

今年60岁的李渊财是小溪镇联星村村民,从小练习书法,酷爱工艺美术,在部队参军时,经常参与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制作。平和小溪镇是“中国龙艺之乡”,李渊财退伍后才接触龙艺扎制,当时并没有引路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探索龙艺扎制之道。

“老手艺人都不扎了,我只能看着往年的照片摸索扎制之法。”李渊财说,那时候的龙艺很简单,艺板搭一搭、锁一锁,围个龙鳞彩布,插几朵花,挂几个灯笼,再绑上龙头龙尾就上街了,造型都很固定。他接手后,开始逐年改进,“龙艺一拉出去,群众就会提意见,我们就改进,所以每一年的龙艺都会有所变化,比如生肖元素的转换、彩楼造型的变换,还会增加一些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造型”。

每年春节前后,李渊财就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元宵龙艺民俗踩街活动扎制龙艺,画图纸、定造型、剪彩花,每一个环节他都力求完美。3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平和龙艺在他的巧手下变幻着花样。其间,他曾独具匠心地设计扎制过118节、近400米长的超长龙艺,也设计搭造过高24米长、宽30米长的巨型彩楼。

2008年,小溪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2016年,平和龙艺跻身省级非遗。

龙艺在平和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李渊财一边想着如何把龙艺做得更精美,一边想着如何将手艺传承下去。近日,平和一中开办龙艺制作社团,李渊财被聘请为龙艺制作社团老师,他特别开心:“我会把我的技能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大家,让非遗龙艺代代相传。”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