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海食品产业:安心安家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龙闻

位于龙海区东园镇的璟沃产业园 王毅 摄

有着“中国休闲食品名城”之称的龙海,已然成为培育创新型食品企业的土壤。近年来,随着龙海城市品牌的打响,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在龙海扎根,工业园区也在不断改造提升,让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厂区从租到购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龙海区海澄镇的卡尔顿创意食品产业园,厂区内热气蒸腾,生产线正忙碌地运行着。在占地145亩的园区内,卡尔顿绘出了自己的产业蓝图:食品研发检测检验中心、电子商务中心、食品生态链营销中心、文创中心、人才交流中心、食品工业设计研究中心……这匹成长于龙海的“黑马”,终于在龙海扎根壮大。

这个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一早就瞄准了休闲食品线上赛道,通过头部网红直播带货,实现弯道超车;与此同时,在大部分本土食品厂还在替别人做代工的时候,卡尔顿就花费大功夫和“葫芦娃”“忍者神龟”等IP联名,打响自己的品牌。

2020年,卡尔顿买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将根扎在了龙海。

“之前企业的生产厂区是向别人租赁的,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生产发展需求,自建产业园对于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人才引进、产业上下游培育及新品牌孵化等方面都有着正面的作用。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我们能够更好地施展拳脚。”卡尔顿品牌传播中心总监安冬梅告诉记者,作出这个决定,是以企业自成立以来每年发展增速都有20%为前提。

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势头,给了企业充足的信心,促使企业自建厂房。像卡尔顿一样,福建省飞业食品有限公司也在龙海“安家”。

“以前因为厂区是租赁的,想要加大投入或者改造都会有顾虑,毕竟不是自己的厂房、自己的地。”飞业食品董事长洪水能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企业告别了租赁的厂区,搬进新家,新增了两条产品生产线以及展区、办公用地,面貌焕然一新。

从租赁厂房生产到自己买地建设,这背后是龙海食品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据龙海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区共有SC认证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15家,其中规模企业154家。国家规定的32大类、89小类的食品厂家在龙海都能找到。

园区提档升级

成为新食品企业的孵化地,给龙海的民营经济带来活力,但中小食品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各自为政的问题,则让龙海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龙头企业。在龙海现有的815家企业中,产值超20亿元的食品企业仅有一家。

同时,食品工业与原料基地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较为匮乏,造成成本费用上升,不利于形成集约效应。

对于卡尔顿与飞业食品这类企业来说,是发展的沉淀带来的用地底气;而对于小规模的初创企业来说,则需要“抱团取暖”,获取成长养分。

俯瞰龙海区东园镇,璟沃产业园项目建设的22栋厂房整齐排列。目前,园区内共有29家休闲食品产业“抱团”发展,其中,已孵化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初以来,为了满足园区企业发展需求,产业园计划投资4.8亿元,采用“零地增资、空间换地”的方式对园区17栋单层厂房进行拆除重建,把容积率提升到3.0,新增标准化产业用房33万平方米,可引进近100家企业。

不只璟沃,龙海区还重点推进海澄食品集中区、东园工业区等园区的改造提升,给食品企业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土壤,推动区域产业做大做强。

“企业、园区的提档升级,对于龙海休闲食品产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近年来,龙海区的食品产业借电商而蓬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休闲食品博览会的召开也让龙海的地区品牌走向全国。”龙海区工信局秘书股负责人郑志君告诉记者,下一步,龙海将进一步打造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特色,抓住发展机遇,做大食品品牌,给企业打造更安心的发展环境,推动更多企业安家落户。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