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漳州观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沈瑞安:从打工人到画家

□本报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康渟

沈瑞安伏案创作。(采访对象供图)

“画山水画,要把山石皴法、树木画法、云水画法等各种技法学好,把基本功练扎实了。”走进位于诏安县深桥镇港头村的沈瑞安工作室,没有过多的装潢,只有满墙画作,简朴但不失质感,沈瑞安正忙着指导学生进行国画临摹。

诏安是“书画艺术之乡”,艺术氛围浓厚。沈瑞安家住诏安县东门街,这里曾是画家写生及买卖画作的场所,孩童时期的沈瑞安在书画环境的熏陶中爱上了绘画。18岁时,他进入诏安县城关中学职业高中第二届美术班学习,学成之后,迫于生计,进入陶瓷厂画彩瓷维生。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一边打工支撑家庭经济,一边坚持作画。”沈瑞安直言,几十年里不得不在“面包”以及“诗和远方”里选择先饱腹后追梦。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的生活逐渐好转,也让他萌生了当画家的心愿。

2012年,沈瑞安和朋友一起开设了心和画店,正式开启专职画家生涯。近年来,沈瑞安一直致力于山水园林创作。接近10年的画彩瓷生涯,让他用色十分大胆且丰富。

橙红的山体、靛蓝的湖水,与墨色的树木、亭屋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宛如神游梦幻之地。这幅创作于2018年的《满园芳》便是沈瑞安早期创作的代表之一。当年该作品入选“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也成了沈瑞安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敲门砖”。

“我曾经苦于没有新的创作灵感,陷入了迷茫困境,直到我在山东走进孔庙后院,松树撞入眼帘。”沈瑞安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走出瓶颈,几度想放弃,直到一次写生中被参天松树苍劲的生命力所打动。自此,沈瑞安一改之前虚幻的创作风格,把松树作为画作的重要元素,尽显实风。

入选“2022·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的作品《寄园静谧》,是沈瑞安的又一代表作。这幅画明媚而不艳俗,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似乎水有潺潺的流动感,松树间有飒飒风声,引人注目。

“他的山水创作可以称之为‘幻境’。”一业内人士评价沈瑞安的画作时说。

“画中无人”是沈瑞安画作的一大特色。他注重画与人的“交流”,追求用画带领观赏者“身临其境”,获得美质和美感的体验,无人亦是有人,“人”在画外也好似在画中,画家与观赏者的精神交流为每一幅作品注入了鲜活的灵魂。

近年来,沈瑞安凭借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诏安画坛上名气渐起。2022年沈瑞安成立个人工作室,更专注地钻研画作,也开始招收学生传授中国画技艺。

“我认为画画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不停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沈瑞安说,绘画是自己的终身课业,为了不断精进绘画技艺,他两次到北京进修,改进自身短板。同时注重实地写生,深入景色之中去体验与感悟山水的姿态、万物的灵动,然后在一笔一画中沉淀、升华。未来,沈瑞安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多书画爱好者的“引路人”和“撑伞人”,为诏安书画艺术的普及教育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