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蓝碳基因与生命之海

——读国内首部蓝碳主题的科幻小说《墨龙之谜》

□林文蕾 朱丹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文明的源泉。海洋中国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和未来性,海洋福建所彰显的海上丝路的核心性和世界性,为我们探索神秘的海洋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福建的海洋生活方式、经贸交流、文化融合离不开优越的海洋生态环境。然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温室效应、核污染、废物质污染等灾害,令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挑战。为此,人类开始了“蓝碳”“海洋碳汇”的实践与探索。朱家麟、黄建荣共同创作的“蓝碳基因”原创科幻小说系列之《墨龙之谜》一书,正是围绕“蓝碳”这一概念,以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南中国瑰丽的海洋文化生活景象,进而普及了海洋固碳对于“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小说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富有闽南特色的龙眼岛。在富有海洋文化传统底蕴的渔村,少年小龙和少女美眼跟随“海博士”驾驶着具有未来特质的“龙眼号”智能科考船,遨游于辽阔壮美的海岸线,并在红树林、海藻、海草、珊瑚等固碳生物间,讲述蓝碳知识,领略海洋之美。

作者朱家麟长期生活在闽南,充分显露出其作为曾经的讨海少年的底色。从带鱼、巴浪鱼、马鲛鱼、金枪鱼、鲭鱼、旗鱼等相对常见的海洋鱼类,到海豚、鲸鲨、沙虎鲨、座头鲸、抹香鲸等罕见的大型海洋生物,作者为少年读者们描绘出缤纷多彩的海洋生物画面。这些或寻常或神秘的海洋生物,随着故事的行进,逐渐跃出神秘的海洋世界,为惊险、刺激的科考旅程带来独特的风景。

除了鲜活生动的海洋生物之外,主人公们的科考之旅随着洋流和下潜海层的分布,显得愈加紧张和神秘。从海洋表层、暮光层、黑暗层到深渊层、超深渊层,作品显然吸收、借鉴了近年来国内外深海科考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形成散发性思维,并拓展未来科学想象的成分。这也是作者采用科幻小说这一体裁进行创作的有利之处。

当然,这部科幻小说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此。除了常规的海洋生物知识的普及之外,作品将笔墨的重心放在海洋碳循环、海洋生物链等蓝碳知识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本较为生涩的科学用语,例如大气圈碳库、水圈碳库、生物圈碳库、岩石圈碳库、化石燃料碳库,以及灰碳、黑碳、棕碳、绿碳、蓝碳等,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蓝碳科学知识普及之旅随着小说的叙述节奏逐步推进,浮游植物、虫黄藻、微藻、古菌、细菌等海洋碳汇的主力军,不断进入科考船的视野,也将“蓝碳基因”原创科幻小说的核心价值进行充分展现。在人工智能与深海科研的交融场景中,海洋的神奇魅力徐徐铺展开来。

如果说普及性是《墨龙之谜》的基本定位,那么科学性则是保障其品质的命脉。作者黄建荣是厦门大学近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学者,他的参与为作品的科学性保驾护航。作为国内海洋科研领域少有的A+学科,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在洪华生、焦念志、戴民汉、史大林等几代学者的努力下,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理、海洋科技、海洋经济等多领域的跨界探索中,逐渐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道路。这也是值得众多高校学习和借鉴的方向,即在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之中,实现创新和创造,进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在进行严谨、深入的科研工作之余,厦门大学也十分重视海洋科普工作,专门成立了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实验室在游伟伟教授等人的带领下,与政府部门、媒体、出版社形成广泛的联络和合作,借助传统和现代的媒体手段,针对青少年和大众开展普及工作。本书的孕育过程,基本上立足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即由本土作家、媒体人与厦门大学科研工作者跨界协作,再加上青年插画师刘哲姝富有艺术创造的插画作品,形成了作品的基本面貌。

这部作品作为国内首部蓝碳主题的科幻小说,充分体现了文学性和科学性结合的特点。小说所营造的闽南海岛的传统氛围,在未来科技的加持下,实现了深海航行的可能性。在作品中,富有福建风味的海鲜大餐、龙眼蘸酱油、小白鹭舞蹈等细节,表现了作者对地方人文传统的珍视。与此同时,“海博士”作为科学工作者的形象虽然严谨,却不失温情,乃至深情,充分表现出科研人员的深邃和孤独,读起来令人动情。这也是这部作品融合文学深度与科学广度的特点所在。

作为“蓝碳基因”原创科幻小说系列的打头作品,该书所折射出的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现实与想象的魅力,就像文化因子一样,慢慢地进入读者的心灵。其文本特质犹如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为少年朋友们开启一扇面向未来的窗户。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当下文化环境下难能可贵的创作尝试,因其植根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独特传统,取材于“双碳”这一时代话题,汲取养分于现代海洋科研成果。像这样具有时代感、使命感和未来性的作品,契合海洋中国、海洋福建的内在文化需求,是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文艺创作动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潮中,海洋中国将是充满生机的海洋大国。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主要基于活跃其间的海洋生命所构建出的蓝色生态景象。《墨龙之谜》的创作和出版是引导青少年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一种尝试,是将蓝碳基因种植于生命之海、精神之海的人文想象,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征程中,探索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这一方面是兑现大国对于减碳承诺的文化普及实践,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庶民安康发展的文明期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