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屏山时评

做“加法”的同时做好“减法”

黄琳斌

近日,我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增强普惠性兜底性保障,重点巩固提升居民医保住院待遇,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稳定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达到99%以上。

众所周知,普通老百姓无力独自抵挡大病,参加医保才能拥有强有力的健康保障。近年来,我省各级各地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居民基本医保待遇保障政策,居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有效减轻了医疗负担,可以把更多的钱用于发展性支出。比如,自6月1日起,我省对设有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的医用耗材,在最高支付限额(含)以内的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由20%调整为15%。自7月5日起,福州提高居民医保多项报销比例,像异地住院三乙、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报销比例,由当前的55%分别提高到60%、72%、82%。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促进共同富裕,不但要分好蛋糕,缩小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还要努力减少其用于保障吃穿、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基本民生需求的刚性支出,做好“加法”的同时也做好“减法”。

人要维持生存、发展,就得有收入、有支出,因此,考察一个人的经济状况,不但要看其收入,还要看其支出。如果一个人收入虽然较高,但民生刚性支出也较多,那么他的手头就说不上宽裕;反之,如果一个人虽然收入不高,但民生刚性支出也不多,那么他的生活也未必窘迫。另外,支出既要看绝对数量,还要看和其收入相比较的相对数量。各地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纳部分进行财政补助,防止其因病返贫,就是因为和他们的收入比,个人缴纳部分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相对数量也不少。

减支相当于增收,特别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减支也很重要;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增收,现在要进一步重视减支。部分低收入者资源匮乏、发展条件不佳,对他们来说,增收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并不容易。而政府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挖掘潜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研究制定各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调节力度,尽力减少低收入人群民生刚性支出,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促进其更好发展,也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低收入人群长期不得不把主要收入花在应付基本生活上,就难以拿出多余的钱投入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将面临更大困难。除了基本医保,各地政府在保障房建设和分配上用心用力,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相关人群的刚性支出。

总之,走共同富裕之路,逐步形成人人努力、人人享有、公正合理的分配格局,不但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还要促进民生刚性支出分配公平,使人们的这种支出和其收入水平相匹配,充分激发人们开创美好新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