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怀念一座城

□傅 翔

炎炎夏日,我又一次造访了厦门。说是厦门,却在岛外,离记忆里的厦门甚是遥远。下榻的酒店周边一切都是新的,街道宽阔,只是少了些人间的烟火气息。建筑也是新的,一样的高大、气派、时尚,给人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这就是新兴而年轻的厦门,朝气蓬勃的厦门,大家津津乐道的厦门。然而,在我心里,却一直住着一个少女一样的厦门。

其实,从知道厦门这个名字开始,我就觉得它像北京一样遥不可及,一样伟大。那时,我那排行第六的叔叔上了桂林的大学又辗转考研到了北京工作,这是让我们家族倍感荣耀的一件事。数下来,最值得夸耀的就算我那个最大的侄儿了,虽然他比我大很多,可因为他爸的父亲与我的老爸有着同一个曾祖父,他也只能屈居侄辈了。当时,他非常光荣地参了军。当他穿上那厚厚的盖过脚的军大衣,胸戴大红花,在全村人的欢送下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去的就是厦门。厦门就这样与那喧天的锣鼓和热闹的送别场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童年的脑海里。

后来,高中毕业的大哥曾邀了村里几个大人去过一回厦门。按惯例,回来便带回了几张景点摄影师拍的英雄般的照片。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张便是他们在日光岩和我那侄儿的合影,个个都昂着头挺着胸,非常自豪的样子。大哥在村子里说了好几天他们在厦门的故事,其中自然包括我那军人侄儿的接待,参观部队的感受,以及对厦门的印象。总之,厦门在我们小孩的脑海中非常神圣,因为它有部队,而且还有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大海。

再后来,我自己也考上了大学。当我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村庄与小镇来到省城,当我第一天开学时,我便知道我开始了与厦门的缘分,因为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就来自厦门。随着我们交往的深入,我对厦门的了解便渐渐地凝固在这位同学身上。他身材瘦高,长着一副浓眉,国字脸,对书法极有兴趣,性格温和娴静,为人厚道。后来,我和这位同学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直到今日。我想,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也许正是厦门这个城市给人的独特感受,特别是那胸怀,与厦门的海有着太多的相似。

大海表面上看都是一样的,可在不同的地方,那海又给人千差万别的感觉。我喜欢厦门的海,因为它亲切得不像海。在集美,在轮渡,在环岛路,在鼓浪屿,你都可以看到海,可那海总仿佛一个宽广的湖,它温柔地贴在你的脚前。厦门的海总是显得那么低,那么温顺。

在厦门的海边,沙滩一律是斜斜地伸向海水,有个不小的坡度,那海便像一湾墨绿的湖,依偎在你的身边。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因为你不用担心那海会无缘无故地扑过来。大学毕业后,我曾频繁地来往经过厦门,每次当我轻轻地抖落身上的尘埃,拂去飞机上的困乏,静静地来到鼓浪屿的海边,或躺或坐,心便静止在一种幸福里。

20世纪的厦门真的就像是一个娴静的少女,她脸庞皎皎,洁净无瑕。我当时常常落脚的地方就在繁华的中山街旁的霞溪路上,中山街的繁华是以前就如此,但那时的繁华并不嘈杂,特别是只要拐进了不通汽车的霞溪路,那安宁便实实在在地属于你了。那时,我大都住在霞溪路上思明区法院的招待所里,原因在于一个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同学就在法院里就职,这也是我最要好的至今还常谈着心的一个小学同学,也是我每到厦门必找的一个朋友。我们在厦门的交谈肯定不下几十次,特别是曾有过的那一两次彻夜长谈,让我记忆犹新,因为那里的夜是安宁的。

我怀念在鼓浪屿海边的沙滩上赤脚玩耍的日子,也怀念在海边的草地上躺着看秋日的天空里一排排雁阵慢慢划过的时光。特别是那一段在鼓浪屿住下来学习的日子,整整十来天,我们一群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就住在博物馆附近的宾馆,白天听北京专家讲授陶瓷鉴定的知识,晚上就散步在这小岛的大街小巷。

那时的鼓浪屿就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少女,白天是娴静的,夜晚是静谧的。鼓浪屿最美的就是那一条条悠悠长长的小巷,静静地随心所欲地漫步在这弯弯曲曲的小巷,看一看两旁那中西结合的美丽的“小洋楼”,那爬在墙上的艳得耀眼的三角梅,还有那浓荫蔽日根须飘飘的大榕树。这样的时刻,我总觉得这个岛上的人们是幸福的,是满足的!

我想念那样静谧的时光,就像怀想童年一样,总在不经意间时时泛起。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