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上一版   
上一篇

莆田虎蹲冈义斋:七人登科的科举神话

□肖菊香 薛磊 胡立钊

故兴化县广业里山名图 胡立钊 制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这得益于历代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从宋代的书堂到明代的社学,从清代的学院到民国的学堂,再到现今的中小学,代有人才出。宋代兴化县的虎蹲冈义斋便是莆田子弟“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一个缩影,它虽只是一个私人学斋,却闻名远近,创造出七人登科的科举神话。

虎蹲冈,也有人称“寿峰虎蹲冈”。虎蹲冈的具体位置,据《莆舆纪胜》等书记载,“在兴化新县西清源西里”,即今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墘顶村境内大会山仙寿峰山腰处。以往有学者以为寿峰虎蹲冈在涵江区庄边镇境内,这是因为新县镇仙寿峰与庄边镇寿峰交界,且山名相近,很容易混淆。此外,还有人混淆了新县镇仙寿峰与庄边镇寿峰(在今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走墘村)。

这个闻名的义斋一定是在虎蹲冈,一则有方晔(字仲诰,兴化县人,南宋绍兴十二年即1142年特奏名进士)诗句“义斋昔启虎蹲冈”为证。清康熙、乾隆两版《莆田县志》也指出“寿峰义斋在兴化县虎蹲冈”。二则,新县镇仙寿峰仍保留有古地名“虎蹲冈”。依靠当地村民带路,我们从新县镇墘顶村出发,沿着大会岭古道遁山而上,到达一个天然石洞“虎蹲冈”。据传,古时有老虎踞居此洞,因此俗称“虎蹲冈”。人可在此洞生活,据当地老人说,清时仍有人在此居住,洞附近有泉水,称“寒泉”。三则,《莆舆纪胜》将虎蹲冈列于仙寿峰之后,显然二者距离相邻、关系较密切。另外,据方氏族谱记载,义斋的主人方咏本居住在新县仙寿峰旁,后方氏一支迁居庄边寿峰附近,方氏后人方公衮(宋元丰二年即1079年进士)故居原在寿峰,今已成废墟,但方氏蒋山堂(以前称“寿峰丛桂堂”,为方氏祠堂)遗址尚存于寿峰。

在虎蹲冈义斋设立之前,此地便有学塾。宋时,人们见虎蹲冈内有水源,高冈深壑松竹,是一处清净苦读之所,于是世家大族如方、薛等大姓,皆聚族内子弟到虎蹲冈学习,虎蹲冈书塾由此起。虎蹲冈旁有石厝两间(石厝遗址仍在,并有宋代古砖),或许是当时的教室。

虎蹲冈义斋相关记载最早见诸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三,明林登名《莆舆纪胜·北境远山》、明周华《游洋志·山川志》、明宋濂《翰苑续集》卷四、明周瑛《重刊兴化府志》卷十五、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四十五、清康熙《莆田县志》卷二、乾隆《莆田县志》卷二等也有记录,但文字皆有差异。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当以《莆阳比事》(年代最早)为准,而《莆舆纪胜》(地理专著,且作者为当地人)、《游洋志》(目前最早的兴化县专志,且作者为当地人)亦有其价值,其他文献也可适当予以参考。

根据文献记载,虎蹲冈义斋基本情况是:宋天禧间(1017—1021年),方咏(一说其弟方洞亦参与)在仙寿峰虎蹲冈设置义斋供方氏子弟读书。义斋声名远播,四方贤士一年不下五十余人来此求学,如陈升之、夏竦、曾公亮等,与方氏子弟读书其中。据传,一天,山神献花七枝在案几上,预报呈祥。果然,陈升之、夏竦、曾公亮以及方次彭等七人被举荐,之后相继登第,后来曾公亮、陈升之二公官至宰辅之位,夏竦官至枢密使,方咏被赠朝议大夫。方晔有诗云:义斋昔启虎蹲冈,一夕仙神预报祥。会客曾闻居屏庙,应须重立相儒堂。

除方氏外,宋代薛氏亦在仙寿峰虎蹲冈附近居住、求学。宋初,社会动荡,薛士宾在山中闭门读书,十年不出。之后,士宾礼贤敬长,忠孝仁义,率其子弟在溪东筑堂匾曰山房。薛士宾子薛利和,字天益,陵墓在虎蹲冈旁的莲峰之上,谥忠宣。薛利和堂弟薛利为,号寒泉,寒泉是仙寿峰上虎蹲冈旁的泉名,可见利为极有可能曾在此义斋学习过。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