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竹代塑”关键在降低成本

□李秀荣

用竹吸管喝水,用竹键盘、竹鼠标工作……两三年后,使用替代塑料的竹制品可能会成为日常。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实践表明,寻找替代品,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竹子是可再生的绿色资源,一次栽培,永续利用,且生长速度快,是很好的代塑材料。我国是竹子的原产地国家,竹资源品种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竹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简而言之,“以竹代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竹代塑”有两个环节,一是生产,二是消费。近年来,不少企业致力开发各类竹产品,从餐具、家具、纺织品,到汽车内饰、体育器材、建筑材料等,甚至还有竹键盘和竹鼠标。然而,在消费环节,“以竹代塑”却做得远远不够,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认可度明显不足。何以如此?这其中,生产成本高导致使用成本高,是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消费,更青睐成本低廉的塑料制品。

因此,要让“以竹代塑”在治理塑料污染上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消费成本。当前,“以竹代塑”产品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还没有规模化。更何况,目前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质量效益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保障不到位、创新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使“以竹代塑”产品的技术成熟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样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市场占有率才会高起来。

当然,推广“以竹代塑”,呵护生态文明,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应当加强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竹产品的消费意识,做“以竹代塑”的践行者,身体力行地为减少塑料垃圾污染、建设美丽家园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把“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带头使用竹产品,争做“以竹代塑”的先行者,为社会作出消费导向。如此,必能加快“以竹代塑”的步伐。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